接触到冼如星的眼神,费宏微愣,接着目光缓和了不少,示意自己不要紧。
屋内现在只有他们三个,嘉靖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从桌案上抽出张纸递给冼如星。
女道士接过,下意识查看,发现此为一张药方,仔细检查后,脸色凝重起来。
“这是给费阁老开的?”冼如星皱眉,她来大明多年,加上现在身为道士,比一般人要熟悉各种草木矿物,明显能看出这药方上的“大青叶”“土元”“地龙”都是极寒之物,只有肝火过旺的壮年男子才需要。费宏一个受了外伤年近古稀的老者,服用此药用不了几天怕是病情就要加重。
“有人暗中调换了我府上的药方。”费宏冷笑,“还好陛下送了个懂药理的小黄门在我身边,一下子就闻出了药的不对。可惜,药方经手太多人,没有把背后之人抓出来。”
冼如星当机立断地表示,“既然如此,那阁老府上就不能待了,贫道在皇城附近有处宅子,里面只有四五个人,都是跟着我从安陆来京城的,不如您先搬到那儿去。”
费宏摇头,“危难来了哪有一味躲避的道理,老夫为官这么些年,要是这几只魑魅魍魉就能把我吓到,那就是我白活了。”
眼看老头儿又犯了倔劲,冼如星不由无奈地看向朱厚熜。
谁知嘉靖却赞同起费宏的话,眼神阴冷道:“鬼不止一只,埋伏了这么久,最近却接二连三的现身,看来最近的江南赋税是戳到他们死穴了。”
也不怪这君臣如此大动肝火,曾经作为大明钱袋子的江南,如今却成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
众所周知,凡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皆逃不开“三百年魔咒”,就是说一个王朝不管巅峰的时候多么强盛,只要到了两百多年,都会被农民起义所灭。每到这个时候,大家总结都会说亡国之君多么荒唐,百姓在其治理下多么悲惨,最后只能起义。
但实际上,无论昏君明君,他们只能加速或者延缓这一进程,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原因很简单,举个例,当一个国家刚刚创立,一切百废待兴,一个农民可以分到九亩地,他依靠这几亩地能过得非常滋润,娶了老婆,生了三个儿子。等他死后,这三个儿子每人能分三亩地,也勉强混个温饱。然而要是每个儿子也生了三个,那么孙子辈的就只能有一亩地,根本养不活家人。
面临这种情况,通常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卖掉土地,给地主当佃农,要么进城打工,运气好成为大户人家的奴仆,运气不好就是流民,能成为读书人靠学问挣钱的不过沧海一粟。
这还只是自然演变,要是再加上天灾人祸,那最后流民的数量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情况,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隋唐的“均田制”.宋朝直接将流民编入军队,最后导致财政压力崩盘等等……可以说土地兼并就是悬在封建王朝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如今京城的变化让嘉靖和一些臣子敏锐地发觉到了出路,那便是开设工厂。
像京城现在,许多平民百姓,无论男女,都不再依赖土地,而是去外面寻找工作机会。如此一来,大大缓解了人地矛盾。并且因为看在眼里的利润,不少士绅望族,积攒财富的第一选择已经不是购买土地,反而效仿起京中财主置办起各种工厂。
不过此举虽然能在北方进行顺利,可放到江南等地却异常艰难。
首先江南地区本就富足,各种利益已经分配得差不多,让他们打破固有规则重新选择别的道路本就十分苦难。
再者大明原本的商税田税都是很低的,南方商业发达,本就习惯了这种种便利,对于建立的工厂,大明有新的税收规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