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承受巨大的压力,等到徐瑾瑜看到题目之时,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这次主考官到底心理是有多恨这届考生,才能想出这样的奇招?

不说最前面的考生,就算是后面的考生,难道就不会不迷糊吗?

用短短一盏茶的时间,记下本不相通的五道题,只怕刷下不少死读书的考生了。

本次考试的五道题目难度看起来各不相同,可实则都暗藏深意。

比如本次科举的判语,则是要求考生对于疑事,也就是一则复杂案件做断词。

可有趣的是,这位主考官只选了一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甚至称得上平平无奇的案件:

某县大旱后,有两老儿上公堂,一说其在地头捡了一篮麦穗,因为内急去树后方便,等回来时,就发现麦穗被二所烧,现在篮子还在一片灰烬旁。

二说其方才一直在拾麦穗未曾注意周围,且他自己尚无粮下锅,如何舍得烧掉麦穗一在说谎,二人争吵不休,问该如何去判?

这道题或许曾经在很多地区都曾经发生过,不过是两个饥饿之下的人想要为自己多得一点儿粮食罢了。

可官府查案,讲究证据,现在证物已经都化成灰烬,二人各执一词,的确难做判断。

尤其是,此时此刻只有短短几行字在讲述因果,更是让一众考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作答,

可谓是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憋了一个大的!

徐瑾瑜垂眸思索片刻,随后将自己的分析提笔写了上去。

而另一边,主考官则在自己的房间里端上一壶热茶,慢悠悠的喝了一口,一派悠然自在。

虽然他不知道为何圣上突然要提高这批考生的考试环境,可自己当初所没有的,他们既然有了,那么现在题目难一些……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第156章

徐瑾瑜并不知道来自主考官的撕伞行为, 就那条判语,他深思熟虑后,做出解答:

“学生谨答:此案若判, 则需请清水两盆上堂。请二人在水中净手,若一之水盆有黑灰浮起,则其所言有疑,若二之水盆有黑灰浮起,则其为疑犯。

按大盛律处置,若有诬告者罚板二十,收押一月;若有偷窃者, 上枷服刑三月, 并判给被窃者物值十倍。”

徐瑾瑜笔尖微微一顿, 大旱过后, 能让两个老者在田间捡拾麦穗过活,那必不会浪费一粒粮食。

而对于饥饿之下的人来说, 将焚烧过, 不扎嘴的麦实吃进肚子里是第一选择。

是以,只需要看二人谁在黑灰中翻了麦实即可。

但……

徐瑾瑜想起两条很不起眼的大盛律, 斟酌片刻, 还是提笔写了上去:

“如若二人皆年逾花甲, 依大盛律·民律规定:年老者若非杀手伤人、谋逆犯上者,则教而不罚,不入牢狱, 不刑于身。

再依大盛律·民律·赈民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 若有年逾花甲老者, 逢大灾需由官府赈济赡养。”

倘若,灾情能让两位老者因为一篓麦穗告上公堂, 那也应当到了该赈济的时候了。

判语落下,白纸黑字,无从更改。

但徐瑾瑜并不后悔,此行南去,看似他在边疆做出了一系列功绩,可那一张张诚挚热情,满怀感激的眼神,也未尝不曾是让他支撑下去的动力。

因为看过了民生疾苦,所以他的答卷尽可能的考虑妥善,对于为官者来说,只是多问了一句,可对于两位老者来说,却是攸关生死。

这条判语只是主考官挖的坑中的一个,但对于能写出让诸多学子哀鸿遍野,但又欲罢不能的五三的徐瑾瑜来说,倒是稳稳当当的答完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