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能发现,这家公司是国内几间上市公司的固定合作“慈善”伙伴,其中以裴家、金家、柴家和他合作得最多,庞家的身影也同样在其中。
而这么一搜也就会发现,每次这三家喊着捐献上百万、上千万,落实的时候,都会变成“捐献价值高昂的医疗器械驰援某地”。
而他们捐献的这些医疗器械正是出自于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的。
到这,这不对劲的味道已经叫人无法忽视了,灼言灼语没卖官司,直接揭示这一番操作的真相。
庞氏借了这家公司的壳,一直在国外收购各种医疗器械的专利、品牌。
他们收购的方向,是不买好的,只买贵的。此处的贵,指的是比同品类商品要价得高。
他们在国内把进口的相关注册做好,给自己套上了一层合法合规的外壳。
然后,接下来,就是他们的表演了——
遇见地震。
好,某公司壕气冲天,怒捐1000W,新闻一发,落实的时候,就成了1000W的医疗器械。
而这些医疗器械,每一件都是进口的名牌货,每次算下来,还要超支个十来万才足够。
可实际上,这些医疗器械均非进口,而是在国内生产的超低价版本,实际成本估摸着连一百万都没。
捐款的公司,赚的是免费的广告、社会的名声和税款的抵扣,经手人员还能从医疗器械公司那收不少回扣,能直接将公司的财产变为个人的私产。
医疗器械公司呢?他们的利润相对简单粗暴,是真假进口医疗器械之间的差价,由于是捐赠品,其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还得打个问号。
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品种颇多,其中捐献的部分医疗器械是需要后续维护、更换耗材的,灼言灼语在这打了个问号,他很怀疑,医疗器械公司是否在这还能赚上一笔。
更有甚至,徐灼还发现,有几次的捐献产品甚至“有所雷同”,他甚至怀疑,对方直接来了个循环利用。
灼言灼语出示的证据十分完善。
注册信息、财报、国内外新闻截图。
他还委托人到这医疗器械公司注册地进行了走访,和他料想的一样,这家公司是有工厂的,规模不大不小,还在对外招工。
可偏偏市面上,这家公司流动的产品仅在购物APP上的一家小店上架,月销不过十。
徐灼甚至还找到了这家医疗器械公司在同城网站上发布的几次急聘信息,高价招聘日工,工资日结,能被找到的几篇,对应日期,还恰好能和新闻吻合。
“一家名不见经传,你甚至很难在国内网站搜索到他们产品的医疗器械公司,是凭什么在某一年开始,同时受到这么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的青睐?”灼言灼语淡定发问,“而这家在国内几乎不对外销售产品,主要走进口路线的医疗器械公司,又是为什么设置了规模不小的工厂?还偏偏每次一需要捐助,就紧急地开始动工?”
“即便我所找到的一切,都是纯属巧合,那么我又想问了,这样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是谁为他背书,谁来替他的产品承诺质量?就目前来看,这家完全没有研发能力的公司并不值得信赖。”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