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考成绩放榜后不久,顾汐就给大家发了个简单的电子请柬,说感谢国际班的同学们对她的照顾,她将于本周日召开“股东大会”向各位股东表示感谢。但因为家里的情况,环境是挑不了好的,只能在自家天台,食物的话也比较简单,重在心意。
沈星凝看到就急了,只是顾汐一摊手说都发出去了,她也没办法。
“这不是大家都对我好吗?你对我尤其好。”顾汐笑嘻嘻地道,她今天为了表示卫生,头上还带了顶鸭舌帽,把短短的碎发全都藏了进去,挺不讲形象的造型,但偏偏她生了张尼姑头也好看的脸。
“无论是帮我转发出二手,还是到我们家的便利店关照生意……还有人帮我找她的家教要了对方大学时的笔记。”顾汐挺感慨,原身在班上原先并不算人缘特别好的人,但可能这就是青少年吧,总愿意赤诚相待。她得到的帮助比想象的多。要不是有这么多帮助,顾汐敢说,他们家的生意还得磕磕碰碰一段时间,
不说别的,就说便利店,为什么那么多店铺开业时都会做赔本买卖引流,那为的就是人气,无人问津的店铺是最容易陷入死循环的,那段时间国际班的同学们几乎是每周都会跑来两三次买东西。
“那也可以以后再说……哪非得现在。”
“能回报一点是一点嘛!”顾汐笑着看她,“你是我的好朋友,所以觉得没关系,但我不能这么理所当然。都不用等高三,班上不少同学就得出国或者去学语言了,哪有那么多时间能聚,来日方长说多了就成了借口。”
人际关系是需要经营的。
顾汐经历了那么多世界,在人际关系上也算深有体会。
她见过好些挺善良挺好的人,他们得到了恩情,那是铭感五内,心里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要如何如何回报,可落到实处的大多还只有口头上的感谢,是他们真的窘迫到没有办法做任何感谢吗?不是的,是他们大多容易想多,他们觉得自己欠人家一万,不能只回报几百,觉得那样像是在糊弄别人,他们就非得等个时机,能够等价回报才回报。可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契机,到最后,他们天天念叨着感恩,却没有任何实际的回馈,脆弱的关系有时候就这么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断了。
与他们相对应的,是一些在他们看来,过于功利,很擅长利用人脉的人。善于交际的人总是很积极地给予回应,给不了物质的反馈,就做些忙前忙后的工作,这也干不了,那还记着三不五时地嘴巴念叨着好听话,甚至在交流间,又得到了他人新的帮助,这恩情越累越高,但他们完全没有压力,反倒是在这种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关系。
沈星凝:“好吧……那谁呢?”
顾汐停下动作,无奈看她。沈星凝嘴里的那谁只有凌雪涵一个。
说来也怪,凌雪涵和齐柯宇也见了几次面,可两人压根没擦出任何火花,顾汐估计他们俩连彼此的名字都不记得,可偏偏在这种情况下,沈星凝还记了凌雪涵的仇。
“凌雪涵呢?”
“她这周竞赛内部测验呢,去实验了,学校包餐。”
沈星凝:“班上那些人,尤其是齐柯宇、窦乐易他们那群可和我不一样,挑嘴得很!平时吃一次食堂他们都能吐槽几分钟,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多话。你不许我替你请客,我就从家里搬了点零食,都是薯片之类的,买了挺一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