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了长安,给的官职虽然?不大,但细细琢磨就会?发现,所做的事少不得要送往迎来,要与?许多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的安排,说明了什么?说明皇帝确实?是有意安排这些?学子在锻炼的。

也有人慢慢明悟了,皇帝取士,才学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除了才学,此人的心性品格、籍贯、擅长于不擅长之处,都是皇帝要考虑的东西。

大汉的第一次科举,在刘彻的悉心安排与?推进下,算是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选出来的士子,正如王莽说的那?样,地方学子和长安学子之间水平差距挺大的,四六开的比例,已经是他思前想后以后,才做到的抉择了,所以还是要加强和提升地方的文教?水平,要催促王莽,复兴乡学的速度还要再加快一些?。

而被刘彻惦记的王莽,在来自?长安的信件中,得知?了此次科考的结果后,也松了口气。他心中本十分担忧,脑中有无数个会?出问题的设想,因为他在地方看到的乱象实?在是不少。幸好长安是皇帝亲自?坐镇,所以地方上?的牛鬼蛇神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至于授官的事……王莽笑?得更加意味深长了。

他如今已经明白了皇帝的苦心,所以也猜到了皇帝如此安排的用意,地方上?的学子,需要锻炼的是弄懂长安官场的那?些?显性隐性的规矩,要多多长见识;而长安的学子,也和曾经的他自?己一样,需要的是下到地方去,直面真实?的百姓生活,去看大汉的基石,是什么样的。

第229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37)

科举驿馆内, 已经逐渐空了下来,许多人都在收拾东西,准备返回家乡去。

“此番回去, 感觉有些无颜见家中的父老了。”有人唏嘘道, 应当是出门时?, 和家中父母亲朋放过豪言壮语的。

另一人劝慰道:“怎会?虽然此次我?们应考失利, 却长了许多见识,这长安的风物也算是看了个遍,也亲历了这第一次科考,回去与人说起?来, 也是令人开眼界的。”

“就是, 而且陛下已明确说了,这科考之事, 往后还会有,我?等回家去, 再好?好?读几年,下次就能中选了。”

“你们这般说, 我?心里便舒服多了。此次来到长安,只觉得事事新奇, 连考试时?的文题, 都颇为陌生, 考不上也是正常。”

“我?瞧你在书局买了不少书,回去把那些书好?好?读通了,下次陛下的宴席上,定?然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借你吉言了, 哈哈……”

未考上的学子们,都背上了重重的行囊, 返回了家乡去,虽然未能带回什么好?消息,但将?长安的事,装在了脑子里,回去以后讲给家人亲朋听,讲给同窗故友听,令大汉各郡县的人,通过?他们的嘴与眼睛,具象化了长安的事物,还有那本?远在天边的皇帝,似乎也没有那么遥远了。

而他们带回去的书,确实?是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不仅是大儒的文章集子和皇帝的政令稿,连带回去的医书、算术书等,也十分受欢迎,可见这些信息和资源,在地方与民间,有多么的匮乏。

而且绝大多数人不识字,书中的信息,还需要这些识字的人,一字一句地讲给他们听,他们才能够理解。

王莽在给皇帝的信中说,学子们从长安回来后,听到人们说的最多的是就是长安。

至于雕版印刷术,连王莽都觉得十分惊奇,没想到皇帝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