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素娥身上, 郭敞其实很少在意那些‘优点?’‘好处’。便是郭敞自己赞了?又赞的丹青绘画,其实他也不?是打从?心底里在乎。

相比起‘好画’,还是‘素娥作的好画’更叫郭敞流连。

素娥接过郭敞点?好的茶,饮下一小口...果然, 和她之前喝过的优质绿茶相比,这白茶也没觉出太多不?同。

吩咐侍女去内膳房传话, 制作用抹茶点?心后,素娥看着郭敞带来的茶叶匣子:“...臣妾也曾听闻,建州贡茶便是装茶运送也是极为?慎重的...这匣子是他们运茶时用的,进宫后没换过匣子么??”

为?了?保证不?串味,还有防潮,这些上等贡茶都用了?非常复杂的包装。比如说已经开匣的这盒白茶,每一枚五铢钱大小的茶饼都用黄罗包裹,许多枚这样的茶饼整齐压着就成一个柱形圆筒,然后在外?面又每一小筒以香蒲叶包裹。

此时用来做包装的植物叶片挺多的,粽叶、荷叶什么?的还更常见呢。不?过因为?一直以来都认为?用香蒲叶包茶效果最好,可以不?败茶味,所以上等茶都是用香蒲叶的。除非是条件所限,得不?到香蒲叶。

香蒲叶包裹后,又有黄罗反复缠裹,这才装在匣子里。而且这个匣子也很讲究,朱漆小匣,八角包金,用的锁头竟然也是镀金的——据说,运送时,这些匣子又要装在细竹箱中,间隙塞满柔软的纺织物。不?过现在拿来的是茶匣,这些‘外?包装’就看不?到了?。

“并未更换过,这些茶存着,便不?好更换了?,不?然容易沾了?邪气。”郭敞随口道。

素娥知道,这是此时保存茶的方?式太初级,最好的办法就只能是尽可能隔绝后,不?要动那些茶,只在要喝的时候拿出来。这也是越上等的茶做的越小的原因之一,这样就不?存在烹茶的时候敲掉茶饼一小块,剩下的还要放回去下次接着用的情况了?,一次就能用完,避免了?茶饼接触外?界,吸收潮气。

“...听说如今有人为?了?存茶,还会用火烘焙,三两日一次——不?过此法有些险要了?,一不?小心便会烤坏了?茶,倒是得不?偿失。”素娥也顺着郭敞的话,聊起了?如何?保存茶叶。

说起来,此时的茶叶是没有炒制的过程的,用蒸的方?式杀青就是了?。相比起来本来茶叶内留存的水分会更多,保存期自然不?如炒茶。这大概也是炒茶渐渐取代茶饼的又一原因...作为?一款行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商品,保质期可太重要了?!

即使是运输便捷、保鲜储存手段很多的后世,商品的保质期也是它们能否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一份子的关键因素呢。譬如水果吧,为?了?让‘保质期’能长?一些,大家实际吃的都是没有完全成熟的果实。更不?要说,种植时的取舍了?,那时候就宁肯要便于运输,而不?是那么?好味的品种了?......

“‘焙法’么??朕似乎也听说过,这样倒是能叫藏茶度过梅雨,只是...朕尝过那样存下来的茶,滋味反倒没那么?好了?。”郭敞摇了?摇头。

这个素娥倒是知道,无论是炒制的茶叶,还是如今的茶饼,都不?是越干越好。它们其实有一个最佳含水点?,更干或者更湿,风味都不?会那么?恰到好处。

“的确如此,所以只要收起来时烘焙一次就够了?,然后就密密封好,藏在高处。”素娥说的是烘焙和密封结合的办法,即历史上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总结的‘藏焙’法。这时应该还没有,或者已经有人这样做了?,但没有被总结出来,流传出去。

“如此效验好么??”郭敞颇有兴趣地问道,但没有等素娥回答,他就看了?一眼王志通。王志通知道官家的意思,这就是要他回去安排人这样做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