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多贵人对饮谈笑的某个夜晚,就在同一片天空下,成千上万的饥民和难民正怀着恐惧和饥馑往南逃窜。

只要游过那条隔断南北的见安江,就能活下去。

而未能南下的百姓,大约就永远地留在了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柏灵觉得喉中一片苦涩。

这样的情形,在北巡的时候陈翊琮也见过么?

他应该也见过了吧……

柏灵下颌微微发颤,她忽然觉得世上事未免太过残酷——她站在今天的江北往前回溯,很快就看到了更多往昔流民的命运。

即便是撑过了这条见安江,继续往南就一定安全了么?

不……倘使他幸运,停在了江洲,越州,停在了楚州或是去了平京,那或许确实可以暂时安居。

倘使一路南下,去了徽州呢?

且在平京时,建熙帝尚且能为捉出金贼细作而暗自舍数千流民的性命,放去别处,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柏灵不敢细想。

有些事原就不能细想,一旦细想,便都是眼泪。

“平原的村子应该是没有人了,”李一如轻声道,“还记得昨天那个婆婆的话吗,现在他们应该都在山上,但这一片的山离官道都远得很,如果我们要去投宿,估计还要耽误不少时间。”

“不进山了。”牧成低声道,对于江北的情形,他显然也预估错了,“我们还是走官道,如果路上再遇到商队,就再借搭他们的马车吧。”

“嗯。”柏灵和李一如都点了点头。

沉默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江洲诚外,那批要高价带客北去的涿州商队。

现在想来,商队当时的要价或许并不算离谱,只是他们当时不明白。

第三十六章 故地石碑

几人排查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离开这里。

在临近村口的地方,几人看见了一处孤立的石碑,石碑的正面已经被风沙侵蚀,许多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柏灵从一旁捡来几片树叶,用力刮下了几块附着其上的土块。

牧成和李一如也走近来看。

看起来,这似乎是这里最后的墓志铭。

雕碑的工匠是从抚州一路逃荒至此的难民,年逾古稀,且离开涿州之后日日咯血,自知时日无多,不愿做家中的拖累,便弃了渡江的念头,主动在这江北的“小贾村”留了下来。

在他来到这里时,这间村子已经空了,只有同样从北往南逃荒、避战的饥民会短暂地在此借宿,次日黎明又起,渡江南下。

“自抚州南下,往来千里,目之所见皆鹄面鸩形,耳之所闻无非男啼女哭。

“冬令北风怒号,林谷冰冻,一日再食,尚不能御寒,彻旦久饥,更复何以度活?甚至枯骨塞途,绕车而过,残喘呼救,望地而僵,每日饿毙者,何止千人……”

几人越往后看,越觉物伤其类,悲从中来。

孩童被弃于道途之间,或是被扔进沟渠之中,一旦饿死便被分食其肉,又或像买卖牛羊一样宰杀。

有恶徒将人哄至寂静无人处动手杀之,或是自己食用,或是放出买卖;有妇人枕靠在死人的身上,生啖其肉;还有人将饿死的人悬挂在富贵之家的门口,或是割下他们的头颅来向高门讨要一口食粮……

凡此种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在老人南下的途中层出不穷。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