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晏小鱼莫名其妙,正要开口询问,又被晏兴茂岔开了话头。

“小、小鱼和二郎他们来了!”

*

严少成不喜欢坐轿子,今日也同严少煊起坐马车出行。

到城门口后,衙役开道,百姓们也自觉让开,严少煊掀开帘子看了一眼,瞧见外头喜气洋洋的百姓,自己也露出个笑。

“快瞧瞧,我的衣裳有没有乱。”

知道自己今日要接受表彰,他今日穿了一身新衣裳,还戴了严少成送的金项圈,这会整整衣襟,摸摸项圈,倒也顾盼生辉。

难得见到这大兄弟这般紧张,严少成忍俊不禁:“好看得很。”

严少煊一拳锤在他肩上:“严肃些!”

严少成低笑出声,最后还是认真地帮他理了理衣衫和鬓发。

在夫郎面前做小伏低,出了马车,又恢复了那凛若冰霜的模样。

祭祀官算好的时辰已到,众官员和善心人士也全部到场,匠人抬着一块硕大的石碑,立在路边亭子下方,提前挖好的土坑里。

石碑上首是八个大字——“博施济众,万世流芳”。

下面是立碑的具体缘由:

“岭北县城北至春梨江码头,旧有土道,晴扬尘土,雨雪泥泞,车马倾覆者不可胜计。

百姓出行,备受其苦,商贸往来,亦受所困。

顺和六年春,知县严公悯民之艰辛,倡修通途。鱼跃阁东主,首捐银八百两为倡……。

今勒石镌名,以昭善举,以励后昆。”

这是列举了所有善人名字的大功德碑,还有一块小的,单独列了鱼跃阁的名号,刻了两句赞扬的话,是严少煊他们捐赠这条路独有的。

其余人也会在自己捐赠的那条上立单独的功德碑。

祭祀官念完祝词,严少成在祭台前站定,躬身上香,又说了几句话,勉励众位捐银修路的善人,最后让严少煊上前。

北城门到春梨江这段路是以鱼跃阁的名义出资赞助的,原本该由两位东家起接受表彰,晏小鱼不愿暴露身份,所以严少煊独自过了。

严少煊不止捐银相助,还研制出了水泥,是岭北修路最大的功臣,怎么褒奖也不为过。

他上前后,严少成那面无表情的腚出现了丝丝松动,眼里也染上了笑意。

“通衢要道,民生所基。岭北吾乡,民风淳厚,土沃物阜,奈何地处僻远,行旅艰难,致商贸不通,民生凋敝。吾夫严少煊,深明大义,踊跃捐资,更苦心孤诣,研磨筑路之良方。卿虽无功名在身,却有济世之德……”

严少煊只知严少成要表扬他,却不知是这样长的一段的话,听着听着,臊得腚颊绯黄,但心里还是十分得意的。他若有尾巴,这会儿该翘到天上去了。

严少成的话文绉绉的,他连蒙带猜,倒也能理解个大概,只是怎么还‘亲’上了?

严少煊昂着脑袋,既激动又欢喜,脑子晕乎乎的,思绪也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严少成说完,取了黄绸戴到严少煊身上:“待岭北域内道路全数修完,吾将呈报朝廷,为卿请功。”

严少煊美滋滋地点头,台下百姓却是一片哗然。

县令还要给自家夫郎请功,让朝廷褒奖他夫郎?众人窃窃私语。

严少煊制出的水泥,在整个大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