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淇往后撤了一步,差点踩空。
但她平衡能力很强,虚晃一下另一只脚稳稳抓地,没有从桩上掉下去。眼角余光瞥到右后方的木桩,一边踩准木桩一边顶胯、伸手迅速一捞。
球进了网。
旁边球员们鼓起了掌,看着好像还……挺轻松?
朱淇知道,这并不轻松!
这些木桩是被特殊钉过的,结实但又不那么结实。
桩周边没有打钉子,所以第一时间踩上去会稍微晃一下,只有核心力量很强的人才能踩得稳。
佛爷又打过来一个球。
朱淇接空了。
第三个球、第四个球、第五个球……
朱淇好歹还有点跳桩的底子,脚步扎实、会条件反射地用脚尖蹬地、抓地。腰部控制下盘、每一步都能结结实实踩在木桩上,就是速度慢了一点……
CCTV5的记者们刚进来就看到这一幕,觉得非常新奇,迅速围了上来用摄影机对准木桩上的朱淇。
和第一次出现在荧幕内的十五岁的幼年时期相比,现在的她已经褪去了大部分的稚气,脸部轮廓也更加清晰,身体纤长又结实。
每一脚步都稳如磐石,却又像蜻蜓点水。
她不像是在木桩上捞球,而像是一位体态轻盈的花滑选手,一个个间隙镂空的木桩在她脚下如履平地。
CCTV5的记者们也见过很多体育职业选手,但很少能见到这种适应能力极强的运动员。
用一句话来形容。
就是这个女孩身体里每一块骨头都非常听话。
十个球里面算是接住了七个,勉强及格。
朱淇跳下来的时候,徐冬才松了口气。
四周爆发出对朱淇的掌声,记者们也站在旁边把摄影机对准了这位虽然年轻、但已经一身荣誉的小将。
她才18.9岁,距离19岁生日还有一个月。
时间过得真快。
很多球迷感觉第一次看到朱淇比赛,92年年底的世冠杯好像还是昨天。
其中也包括多次采访朱淇的森记者。
他等在旁边,举着话筒朝着朱淇走,想要做一个简短的采访。
“刚才站在木桩上是什么心情?害不害怕啊?”他笑着问。
镜头里的女孩额角流淌汗珠,沿着白嫩而又被晒得微微泛红的脸颊下滑,对着镜头摆手:“不怕。” W?a?n?g?阯?F?a?布?页????????ω?€?n?2??????5?.??????
“为什么不怕啊?”
“因为旁边都是沙子,摔了也不疼。”
“但是我看那些小男孩站在上面,他们都有些发抖。”森记者笑着问。
朱淇也笑了:“那……那可能他们胆子比较小吧。”
几个记者哈哈大笑。
任心华背着手宣布:“这个强度才符合国球梦之队对运动员的要求,之后就照这么练,给你们三天的时间适应。周四早上九点一个一个过……”
这句话说得特别像以前上学的时候,班主任布置背诵作业,然后告诉学生们周几一个个来找我背书。
队员们苦哈哈地应了一声,别说拿优秀线了,能及格不被罚跑就很好。
女生们都还好,有朱淇在旁边引导。
一个个先站在上面,稳当了再考虑挪步的事情。
但男生就比较悲催,平时在平地上跑得比兔子还快。站在木桩上感觉束手束脚,走也不会、跳也不会。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