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和艾艾之间,谁的镜头表现力更好!
如果说,艾艾这个AI,集合了众多人类导演艺术家们的智慧结晶,它使用的镜头语言,可以用“正确”、“准确”等词语描述的话。
那小玫瑰,就是“反常”和“叛逆”了!
杨柳枝,虽然是小说家,却也曾经受邀给几个导演写过影视剧本。
影视剧本不同于小说,作家需要用“画面”讲述故事,而不是“文本”。所以必须知道一些最基本的镜头语言。
而就单从刚刚的小黑屋这场戏来说,就有三个让杨柳枝印像极其深刻的地方。
*
第一,就是“小黑屋”的存在。
这个小黑屋,在故事世界里是并不存在的。
在小玫瑰的带着括号“()”的深度思考里面解释过,它是沈昭陵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也就是“意识流镜头”。
意识流这些画面,一般是把“回忆、幻想、潜意识”这些现实当中不存在,只存在于人脑的东西,用摄像头记录下来,展现给大家看。
于是,全场观众都能够看到,小陵的内心是多么的黑暗、狭小、封闭式。
神秘人——象徵着审问者。
它一开始出于黑暗当中,没有具体的形象,所以它可以是任何人。
黑白配色——象徵着悲伤绝望。
小陵头顶的天窗的顶光:
光从上往下照——象徵着权威压迫。同时也是审判之光。
光只把沈昭陵一个人照亮,而房间里其他地方还是黑暗——象徵着沈昭陵内心的孤独和疏离。
作为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场景,这个用法非常富有力度。
但它好的地方还不止这一点,但它上一个镜头,还是“萤之死”。
在“萤的死亡”这一幕当中,沈昭陵用了一个隐喻蒙太奇,用落日隐喻萤的坠落。
落日那金黄色的配色,还有交响乐的使用,使得场面显得绚丽又宏大。
这一幕的情绪渲染力极强,完全符合“高潮”的特点。
所以赛场上进行到这一时刻的时候,全场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话。
大家全都被这个场景给感染到了,鸦雀无声。
但紧接着,下一幕,也就是第四幕——结局,“小黑屋”场景。
现实真正发生过的场景,变成了小陵脑海中幻想的场景。
广阔无垠的沙漠,变成了狭窄封闭的房间。
金黄的落日大漠,变成了极致的黑白。
宏大的交响乐,变成了静谧的室内音。
不断剪辑切换的镜头,变成一张几乎静止的图片。
(如果不是沈昭陵偶尔有一些小动作的话,杨柳枝几乎以为显示屏上不是视频,而是一张图片……)
……
这一切的一切,都彰显了,第三幕,和第四幕,完全是两种风格的极端对比。
所以第四幕一出现的时候,杨柳枝的大脑就直接卡顿了一下!
*
幕之间对比性场景风格的切换,是第一个让她深刻的点。第二个,就是刚才医生和沈昭陵对话的那一幕。
一个正常的导演,不,不应该这么说,应该说,世界上99%的导演,在拍摄医生和沈昭陵对话的那一段,都会使用“正反打镜头”。
所谓“正反打镜头”,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人面对面进行对话的时候,镜头在两个人之间来回切换。
在这个场景当中,医生和沈昭陵对话,那么正常导演的拍摄逻辑就应该是:
医生说话的时候,镜头拍医生的上半身。
沈昭陵说话的时候,镜头拍沈昭陵的上半身。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