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谁说话就拍谁的脸。比如如果镜头对准医生的右脸,拍摄出医生往左看,那么沈昭陵就往右看。

如果医生往右看,沈昭陵就往左看。

这样镜头衔接起来之后,在视觉上,就好像两个人在对视一样。两个人的景别一致,而目光相反。

此时截图的话,会发现这两张图片,除了角色不一样,几乎完全“对称”!

这是导演们使用次数最多、也是最实用的一种对话拍摄办法。

但……

小玫瑰显然又打破了这条规则,而独辟蹊径!

(首先,杨柳枝内心非常清楚,小玫瑰肯定是懂“正反打镜头”的,并不是他不会用。毕竟这其实没什么难度。

(何况之前萤和陵对话的时候,小玫瑰就用的“正反打”,镜头切换非常流畅熟练。)

而在医生和沈昭陵的对话场景中,小玫瑰的做法却是:

医生说话的时候,拍摄医生说话的正脸,只露出上半身。

沈昭陵说话的时候,却拍摄沈昭陵的背影,露出全身。

也就是:

医生说话镜头——

景别:近景。(肩部以上)

拍摄角度:正面。

沈昭陵说话镜头——

景别:全景。(全身)

拍摄角度:背面。

这两个镜头的大小、位置都完全不一样,衔接起来看起来就特别的奇怪失衡。

可是,却也造成了非常奇异的效果。

由于医生是看着镜头说话的,而且离镜头特别近,这就导致他好像是在看着观众在说话的。

他不只是在看着沈昭陵,也是在看着观众,不止审问沈昭陵,也在审问观众。

再加上医生脸上的表情那么严肃阴暗,所以每当镜头给到医生的时候,压迫力直接拉满!

而沈昭陵呢?

镜头没给过他的正面表情,所以观众不知道他是什么心情。镜头离他很远,观众也感觉离他很疏远。

结合以上两点,观众对沈昭陵,也就没有什么共情性,完全无法带入他。

只能通过沈昭陵的语气和台词,推测他现在的心境。

也就是让她印象深刻的第二个点。

*

第三个点,自然就是在沈昭陵人格切换的时候,那两个“甩镜头”的使用。

甩镜头,是摇镜头的特殊情况。

摇镜头,简单来说就是摄像头立在原地不动,但是镜头转动,从而改变拍摄方向。

如果用一个人来比喻,就是一个人站立在原地不动,但是头转动,从而眼睛看到的内容也发生了转变。

大概有这样的一一映射关系:

人本体——映射摄像头。

人的头——映射摄像头。

人的视觉范围——映射拍摄范围。

甩镜头,是快速地横摇。

那就是一个人极速把头往左或者往右甩。眼睛看到的内容,也就特别特别地快,快到根本无法分辨。

这就是“甩”,极其形象。

一般来说,这种镜头运动感极强,主要是用来代替“剪辑”的。

如果导演想拍摄门,再拍摄窗户,可以把门和窗户的镜头先分别拍摄,再剪辑在一起。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