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君上认为师父会教徒弟,给他留了个勉强能用的人罢了。”

这话到了李斯耳朵里就变成了:是的没错,我会教学生,而且我的学生身上有我的影子;今后只要我的学生在大秦朝堂上一天,你的君上就能记住我一天。

李斯,你赢不了我!活着,你赢不了,死了,你照样赢不了。

李斯忍不了了,不就是教学生嘛,谁不会啊!

张良看着李斯面目扭曲的样子,装模作样的问道,“师伯看样子不太高兴,是不想去吗?是因为和师父关系不好吗?

还是说坊间传闻,师父是死于您之手不是空穴来风?若是如此……”

李斯怎么可能让张良诬陷自己,即便不愿意也咬牙切齿的回答道,“师侄放心,当日我一定到场为我师弟祭拜!”

张良觉得刺激够了,于是准备离开了,“君上的要求良已经带到了,良看到师伯府中有客,本就有所打扰,更不好继续下去,所以先告辞了。

十日之后的祭拜仪式,郊外师父的墓前,师伯千万不要缺席啊。”

张良说完后就离开了,转身动作毫不留情,完全不管身后的李斯的愤怒。

第137章

清风和畅,天色微亮,今天一大早嬴政就带着嬴子瑜等人来到官道上为扶苏送别。

因为今天是扶苏去邯郸就职的日子。

显而易见,之前张良提出的代替分封藩王的陪都制度经过几个月的商讨完善终于得出最后结果了。

为了更好的抵御边境匈奴和同化六国旧地百姓,嬴政力排众议设立了两个陪都,一个在邯郸,一个在寿春。

邯郸作为抵抗北边匈奴的战略要地自然是扶苏这个太子前往坐镇嬴政才更为放心。

而去寿春的人选,嬴政起初属意的是公子高,毕竟公子高一直从事文化工作,用文化渗透的方式同化楚人用的得心应手。

但可惜公子高胸无大志,他的原话,“父亲你是了解我的,我搞搞文艺还行,但是让我治理一方百姓真的就太为难了。

别到时候移风易俗还没搞好,我自己先把寿春那块儿治理烂了。”

公子高别的不行,自知之明是一等一的清晰。

嬴政虽然对这个儿子恨铁不成钢,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人说的是实话。

就在嬴政惆怅人选的时候,刚成婚没多久的阴嫚为自己争取权利了。

“女儿愿意为大秦镇守寿春,十年之内让当地百姓只知大秦,不知前楚。”

阴嫚有这样的气魄嬴政自然是高兴的,更何况这些年阴嫚的工作嬴政看在眼里,她做事没有不放心的。

所以几天前阴嫚就带着嬴政的旨意前往寿春了。

至于公子高,嬴政虽然不让他坐镇寿春,但是也不能闲着,洛阳这块儿文学殿堂适合他。

不过这事儿后面再说,今天的主角是扶苏。

嬴政看着背上行囊初次离家的扶苏,难得抛开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嘱咐道,“邯郸路远,这一去五年起步,上不封顶,回来也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所以多写些家书回来,别忘了咸阳还有挂念你的朕……朕是说小鱼儿会挂念你的。”

别扭且在儿子面前不善言辞的嬴政话说到一半还是改了,不过扶苏做了这么多年的儿子了,多少也了解自家父亲。

“父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