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淳于先生在回避我的问题,我问的是,什么是个人利益,什么是百姓利益。”

淳于越不为所动,“老夫并未回避,是你在曲解老夫的意思。”

“先生这话明晃晃的带了个人情绪了,通完全是顺着先生的意思。

不过看起来先生似乎也不能解答,那通只有问问在场的其他人了。”

说着不等淳于越反驳就转身看向台下的学子,随便找了个人问道,“之前我和淳于先生的辩论相信你已经听了。

别的通也不多言,只问一句,若是所学的和所看到的,所要做的相去甚远,你们会怎么办?”

被选中的学子差点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回答道,“先印证,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改正,如果不是就坚持自己。”

淳于越拦住叔孙通,“你这个问题与之前的一点关系也没有,简直就是在胡言乱语。”

叔孙通不理会淳于越,自顾自问下去,“问题又回来了,如何印证?”

这倒是把被选中的学子问住了,“大概是遵从本心吧。”

这个回答也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

得到他要的答案之后,叔孙通鼓起了掌,“遵从本心归根到底也不过是自己的认知,重利还是重情这样看来并无区别。

所以我认为所做只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便是合理的,正确的,值得推行的。

正如我想要改造的儒家一般,很明显现在的儒家跟不上大秦的发展,只有顺应时代的调整才能让儒家焕发生机,儒家弟子才能有机会发挥所长。

所以我做的并非谄媚之举,而是为天下儒家弟子找寻生存之路的大善之举。”

这话说的激情澎湃,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引得他们高呼“善举!”

其中当然不包括淳于越。

甚至淳于越还很后悔,后悔心软同意,他就知道不能这么干。

一开始他只想将比试安排在空放的屋子里,比如宴会厅这种的。

他和叔孙通就在这样的房子里,向上朝一样在嬴政面前陈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有听众,但不能太多。

不然争辩到激烈的地方很容易将学术探究的地方变成喧闹的菜市场。

这是淳于越不愿意看到的。

总而言之就是要保证他们言论的私密性。

但是淳于越的想法刚提出来就被嬴子瑜否决了,“这种形式太单一无趣了,而且宴会厅再大能有多大,容纳的人毕竟有限。

不如将这场辩论放在室外,这样能过来看的人也能更多。”

嬴子瑜的设想就是套用了她前世的户外辩论赛的模式。

“我想将这种通过辩论进行学术交流的方式作为传统在大秦学宫传承下去,所以作为第一届就应该越盛大越好。”

嬴子瑜这话听起来是有商有量,但语气是不容质疑的坚定。

当时淳于越有些担心和反感,“我等不过是进行一次简单的学术切磋,应该无需特别盛大。

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还是不妥,像戏院里的戏子一样,是个供人消遣的玩意儿。”

叔孙通不喜欢淳于越这样的说法,立马反驳,“淳于先生是因为高高在上的时间太久了,已经忘记先贤辩论是不介意外在环境如何的了吗?”

叔孙通就差指着淳于越的鼻子骂他忘本了,“还是说淳于先生认为自己比先贤更贤明有能力?”

淳于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