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们就都能接受。

招募流民开荒垦地恢复生产可以当成应急之策,但是一旦天下太平,再让他们接受那么苛刻的压榨显然不太可能。

曹魏用来屯田的都是无主的荒地,耕牛、农具和劳力都是镇压各地叛乱时掳获,如此一来弊端也很明显,荒地开垦完就进行不下去,局势稳定下来民心就稳定不下来。

明朝洪武年间的屯田比之有所改进,但是本质依旧没什么区别。

大概明君之间都会惺惺相惜,阿飘爹们对老朱的评价都很高。

明朝军队依靠卫所屯田恢复了北方的生产,还借屯田之利将势力深入到辽东河西以及云贵一带。

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各地情况不同,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不同比例,不仅能靠屯田解决军需,有时候发完饷银后甚至还有盈余。

老朱对他的军屯政策非常自豪,还说过“吾京师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豪言。

不过明朝的军屯同样没能持续多久,战事一结束问题立刻就冒了出来。

和曹魏时一样,局势能稳定民心就没法稳定。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军事化屯田只能在大乱之世应急,正常年景还得按照传统的耕种模式来。

巧了,他们现在没法传统,就得用军事化管理来应急。

天下越来越乱,还没到能安生过日子的时候,这几年先用屯田来恢复生产安置流民,等过几年情况稳定下来再及时放归百姓就能避开屯田的弊端。

他们带来的粮食很多,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并州地广人稀,不说能做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至少得能养住驻守当地的兵。

看今年春耕的情况,他觉得他的安排还挺好的。

抓来的贼匪和招募的流民都很给面子没有搞事儿,只要收成能达到预期,接下来并州其他几郡也都能按照太原、上党两郡的模板来。

大部分人身体里都流着争强好胜的血,奖励制度比惩罚制度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荀晔抱着胳膊思考目前遇到的小问题,时不时和旁边的张辽说几句话,聪明人商量广纳豫州士人以及明哲保身,他们和不聪明的人商量怎么种地。

没有他们努力种地,将士们哪儿来的吃和穿?

不一会儿,聪明人那边商量出结果,荀爽再次将侄孙点出来,“明光,你准备一下,明日带人回颍川迎豫州同乡至并州。”

荀晔愣了一下,“只去颍川?”

荀爽点点头,“到颍川后直接去找奉孝,之后的事情听他安排。”

荀晔:……

也就是说,在袁绍袁术还没彻底撕破脸的时候,您老人家已经着手安排挖人了,是吗?

再问一遍,家里人集体升级智商的时候是不是把他漏了?

QAQ~

这些天包袱款款来晋阳的老人家源源不断,他以为叔祖的人脉多是这个年纪的老者,现在想想,文若叔和叔祖凑到一起后他们家的人脉根本没有年龄限制。

难怪奉孝叔拖延到现在都没动静,原来是接了秘密任务不和他说。

荀小将军心里委屈,面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来。

身为家里武力值最高的崽,接人的任务非他莫属。

如果智商地板不也是他就更好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