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荀晔拿出那把他一直以为是摆设的重弓眼睛一亮,二话不说也跟着对准管亥。
管亥正杀的尽兴,猛不丁打了个激灵,下意识觉得有危险靠近。
两支利箭一前一后破空而来,仿佛一瞬间就到了跟前。
管亥瞳孔一缩闪身要避,奈何两支利箭都异常刁钻,就算他身形灵活,仓促间也无法全部避开,只能主动接用手臂挡住一支来避开另一支。
皮甲在战场上没什么大用,遇到锋利的武器该破的不会比布甲少多少。
羽箭落地,荀晔煞有其事的摇头,“躲的还挺快。”
“管亥是青州有名的贼首,能伤他一臂已是不易。”太史慈摩挲着手指,看已经打草惊蛇于是跟着冲上战场。
刚才好像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他大概知道挨打的是谁了。
管亥咬牙斩断胳膊上的羽箭,看到对方的装备后脸色一变立刻厉声喝道,“回防!撤!”
黄巾众人也算训练有素,听到首领的命令后立刻散开包围圈往大营的方向退。
原本被包围的大户部曲不知道是被打懵了还是被吓傻了,明明生路已经送到跟前,他们却还是跟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甚至有一部分还追着黄巾贼跑。
荀晔啧了一声,夹紧马腹直接冲到最前面挡住往贼窝冲的二愣子们,“止步!”
闷头往前跑的部曲听到迎头棒喝都打了个哆嗦,本来以为今天已经必死无疑,发现黄巾贼已经跑的远远的都松了一口气,下一刻便腿软的跌倒在地上。
被太史慈扶着站起来的年轻人捂着流血不止的胳膊,眼睛在看到援军的装备后骤然放光,“绛袍银甲,莫不是颍川苑陵侯?”
太史慈从身上撕下一块干净的布给他包扎,同时介绍道,“的确是苑陵侯。苑陵侯此番带了三千精锐,我等身后还有七千步卒随后就到,定能解北海之围。”
这边说完,又继续给荀晔介绍,“将军,这位是北海郑益,乃大儒郑玄郑康成之子。”
“竟是郑公之子!”这下眼睛骤然发光的变成了荀晔。
荀小将军立刻翻身下马,“快,后面有疾医和伤药,夏日炎热,快让军中疾医看看,免得伤口溃脓。。”
郑玄之子,天呐,赚大了赚大了。
“多谢将军。”郑益很清楚他父亲的名气有多大,可惜他的本事配不上他父亲的名气,每次出门都不想说他姓甚名谁。
这次是意外,他带着家中部曲前来都昌县解孔北海之难,遇到的又是同来解围的苑陵侯,遮遮掩掩实在不像话。
将军已经下马,没派上用场的士兵们也纷纷下来帮着挪动伤员。
世家部曲应该都训练有素才对,怎么这郑家的兵瞧着跟没打过仗似的?不应该啊。
青州那么乱,还能有没打过仗的世家部曲?
“郑公虽是当世大儒,但家中并不富裕,早年客居东莱时甚至一边种田维持生计一边教导学生。”众人的疑惑太明显,太史慈小声解释道,“这些应该是郑兄仓促聚起来的乡民,并非训练有素的部曲。”
郑益叹道,“孔北海对家父尊崇有加,再三邀请家父回乡居住,如今黄巾围城,家父实在不好袖手旁观。”
士兵们挠挠耳朵,感觉这人好像话中有话。
不是他们该管的事情,问题不大。
众人熟练的清理战场,但凡能喘气儿的都抬出来,救不回来的就地挖坑安葬,清理妥当回头一看,抬出来的伤员中有一半都是对面的黄巾贼。
那什么,习惯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