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们跟着将军打仗,打到最后都是对面投降,投降的青壮年都要交给贾校尉当劳力,救回来不亏。

荀晔把伤员都交给随行疾医,然后让将士们就近找地方安营扎寨。

都说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不是孔融那等挟恩相报之人,郑兄回头只需要带他回家转一圈就行,只要能把他这个救命恩人引荐到郑公面前就算是报恩。

郑公的大名如雷贯耳,他之前就听家中长辈说过很多次。

这年头名士可能是徒有虚名,但大儒肯定都有真本事。

郑公早年游学关西在大儒马融门下求学,后来因父母年迈回乡侍奉,回到青州的时候便已是百家之学无所不通的大师。

前些年党锢闹的凶,郑公和他爹差不多都正好撞上,后来朝廷解除党锢他们也都不愿再涉足仕途。

阿爹挑了个清静之处带着他隐居,郑公则是一边耕种一边聚徒讲学,经常有人自远方而投至门下,据说同时上课的学生数量常常超过千人。

汝南袁氏几代人才门生故吏遍天下,他们郑老师自己一个人就桃李满天下。

更难能可贵的是,郑公教学不看门第,只要想学不论出身,就算听课的是头牛他都照讲不误。

自带成千上万的庶族学生,还有比这更适合他挖的墙角吗?

呜呜呜呜呜呜呜快到碗里来!建设大美江山需要你们!

第118章 通体金光:戏法or鬼神

*

荀晔缺人才,尤其缺可以和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基层人才,缺天天晚上做梦都“人才,人才,人才从四面八方”。

和全天下世家对着干没那么容易,在知识被上层垄断的年代,一旦世家大族撂担子不干,管理层会瞬间乱套。

不管那些家伙主动撂担子被迫撂担子,结果都有大量空缺需要填补。

但现在没有那么多候选人能往里填,于只能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儿,硬生生凭质量弥补数量的不足。

话出去都会被骂凡尔赛,可现在不缺高端谋士。

每次个问题都羡慕宋朝的繁荣昌盛,人家不光不缺官,“冗兵冗官”,一个官位几十上百个人抢,排队轮的话甚至等几十年都轮不。

咳咳,话不能在赵爹面前,不然容易挨揍。

总言之言总之,发展教育事业迫在眉睫。

年头的世家大族都有文化,可惜文化只在内部流通,连家都不例外。

家叔祖也远近闻名的文化人,爹的学问甚至在叔祖之上,但有学问的长辈只在族学中任教,几乎都没有对外收学生的意思。

不对外招生正常,者不拒才少数。

出身世家却不拘儒者礼节设帐授徒也有,比如郑老师的老师马融,扶风马氏乃关西望族,马老师却不拘小节,门生也常常有千人之多。

马老师比较讲究,虽然门徒众多但只亲自面授少数高材生,其的学生由亲自教授的高材生教,类似大导手底下的小导。

郑公当年去关西求学,三年都没能见大导马老师的面,只能听小导讲课授业。

现在边有学问的人,有能力设帐授徒的也,但所有人都要以政务为重,扒拉扒拉去愣找不出一个可以转职教学的大儒。

感谢天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