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百年的制度——恢复中央集权、恢复法令尊严,强力弹压豪强门阀,以极大的力量扭转士族垄断仕途、把持朝纲的进程——换言之,恢复东汉以来,被士族外戚宦官所侵蚀殆尽的,真正的汉家制度。

太平道者,何为“太平”?“帝王以下及臣大小,案行真道,共却邪伪”,才是太平,显然这不仅仅是宗教追求,更是严肃的

自然,由于先行者天生的缺陷,大贤良师的探索还是相当盲目的。他在黄巾军中的种种实验,很大程度上只是机械复制汉朝全盛时的体制,而根本没有深思制度下真正的意图。但这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一位我们都熟悉的伟大人物继承了类似的观点,并提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不是兴复刘氏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兴复大汉的制度,兴复过往的荣光,强力阻断历史堕落的进程;是严明法制、光大治术,是对士族垄断的殊死一搏,是“大汉”对于南北朝最后也最绝望的回击——这个回击由大天公将军张角启动,最后由大汉的丞相诸葛武侯收尾;所谓前赴后继,所谓死不旋踵,从宗教领袖到宗室后裔,从宗室后裔到名臣高人,大汉最后的遗民对着历史的进程发起了决死的冲锋;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所谓道之所存,心之所存;人间英雄气酣畅淋漓,大抵不过如此。

“我理解陛下的心情,总是很忌讳能够挑战皇权的东西。”面对两眼发直、瞠目结舌的刘先生,穆祺声音柔和:“不过陛下也看到了,就算东汉朝廷强行镇压下了黄巾,自己也是风中残烛,转瞬即逝,下场相当之难看。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真能接受大贤良师的观点,用他那一套改造改造朝政,恐怕东汉还能多续上几年。”

穆祺做了个手势,意思不言而喻。

实际上,用“大贤良师那一套改造朝政”的实验已经做过了,诸葛丞相在西川复刻的那一套制度,就很近似于大贤良师梦想中的汉初。而实验的效果,似乎也昭示了现实的另一种可能——不过很可惜,这个尝试终究是昙花一现,最终湮灭于历史进程之中,成为后世永久的遗憾。

不过没有关系,穿越的本意,不就是为了弥补遗憾么?

“我是赞同大贤良师的。”穆祺从容不迫道:“所以我要继承大贤良师的遗志,建立一个他梦想中的‘大汉’。这就是我爱大汉的方式。那么,陛下以为这个方式如何呢?”

陛下……陛下木然愣了许久,终于伸手揉捏眉心:

“……我要一本《后汉书》。”

“二楼书房的左侧面就有一本。”穆祺道:“陛下可以自己去拿。”

“……还有,不知道你在那个——‘手机’上做了什么,但必须给我撤销。”

“只要陛下配合,那也不是不可以。”

陛下又呆了片刻,终于轻声道: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