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显然, 要想在皇家上林苑折腾出什么足以改变蜀魏战局的大招,那就必须大动干戈,重新调整工匠的分配;而要想驱动行政机构, 从全天下招募聪明能干的工匠,那就必须结束现在草木皆兵的不正常状态——如今大汉朝廷之上, 身为核心的皇帝远在军营、态度莫名;丞相公孙弘装死躺平,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御史大夫张汤发癫发狂, 在长安大杀特杀, 肆意抓人——这样诡谲莫名的状态, 下面的官吏怎么会有心思办事?

所以,也不知道刘先生返回大汉时空后蛐蛐了什么,反正在大将军军营中蹲了将近一个月的皇帝终于挪动了他尊贵的屁股。当月二十一日, 皇帝下诏让御史大夫张汤带齐一切审核的档案与文书,星夜赶赴军营行宫;二十二日, 皇帝又命人给丞相府送去手谕, 让丞相及九卿商议天子回京的礼制。这两道手谕接连传出,京中上至九卿下至小吏, 全部都长长松出了一口侥幸的浊气——漫长恐怖的劣币案审查, 至此终于要结束了!

是的, 大家都非常清楚,所谓审查不过是这场惊天大案的开胃小菜;一旦皇帝读完档案, 御驾返京, 那么司法部门得到皇权的支持, 必定会全力以赴,大肆抓捕, 将京城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其波及之广、牵连之重, 必定还会远超过往一切的大案要案,搞不好连大家自己的项上人头,都要难保——但无论将来的展开如何的血腥、恐怖、极端,至少在当下这个关口,是实在没有人想再经历张汤的天罗地网了;一个月,一个月,你知道这种利刃悬于头顶、时刻提心吊胆的日子,是多么的煎熬与痛苦么?

这么说吧,现在御史台全天紧闭,唯一开门的时候只有凌晨——每到凌晨时分,使者都会从御史台中鱼贯而出,快马从寂静冷清的大街小巷疾驰而过,他们翻身下马,按照张汤交付的那张催命的名单,一家家敲响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官员的房门,漠然通知催命的消息:

“是李甲吗?上头的吩咐,请你去御史台走一趟。”

而在这个时候,官员们最幸福、最愉快的时刻,便是可以理直气壮、自自在在的回上一句:

“上差找错人了,李甲在隔壁呢。”

说实在的,哪怕一刀子杀了死个痛快,也比这样零敲碎打的凌迟强上千百倍。大家被张汤的小刀子割肉割了半个月,现在也是真有些遭不住了。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抱着这种冷漠、绝望、近乎于摆烂的心境,京中的官吏麻木不仁的做好了接驾的准备。而其中最绝望、最沉痛的那一批,甚至都已经在私下里默默写好了遗书。他们倒不一定与劣币案有牵扯,但汉法上承秦制,从来都是残忍酷烈之至。如果按照律令一条一条的细算,那只要他们生平的履历与少府与御史台沾一点边,那恐怕都会被安上一个“任职不力”、“敷衍搪塞”的罪名,东市口上难免要挨上一刀。

说实话,仅仅是一般路过沾点边,就要无缘无故被拖走挨一刀,这无论在什么情理上讲,都是冤枉之至的事情。如果是孝文孝景皇帝在位,大概都会因此体恤下情,广开法外之仁,恩准官员用爵位和家产抵偿死罪;但以此当今天子素来的心性判断,但凡稍有理智的大臣,恐怕都不能抱什么幻想。大家最后一点期望,无非也是死得稍微体面一些,不要在刀笔吏手上受辱而已。

但就是在这么个沮丧而冷淡的时候,沉寂了多日的丞相公孙弘却突然下了命令,召集了不少官吏到丞相府中议事,说是有要紧的事务要交付给他们办理,因此绝不许迟到一个。

这样的做派就非常之讨嫌了。往日里大家都是干活的牛马,迫于威势不能不听丞相的吩咐,趋奉唯恐不周;但现在公孙弘是泥人过江自身都难保,要是被翻出了昔日在御史大夫任上的光辉履历,搞不好也得被赐一杯鸩酒自己体面;既然丞相也要体面,小官也要体面,那黄泉路上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