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8年11月10日,袁恒宇20岁生日时他给他买的礼物。
那时他们还拮据,他也朦朦胧胧不知如何自处对袁恒宇的感情,历经几番天人交战犹豫不决才艰难送出。
那时袁恒宇说,他会好好使用。
他的确在好好使用,而且一用就是三年多。
萧云徊只觉恍恍惚惚,明明茶该越喝越醒,可眼前旧物故人新情境,这些神奇的时空交错,当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
第76章
寒假过后的第一个星期,袁恒宇所在的实验室迎来第一次组会。
每月一次的组会,全实验室的硕士博士生博后,通常分为两种极端态度。
卷生卷死者如于冠朝,将其视为每月一次的角斗场,用以展示自我内卷程度并窥探他人内卷程度,方便调整内卷方向与机制。
贪生怕死者如杨童,将其视为每月一次的凌迟场,有本事在三分钟内讲完自己一月所得绝对不拖五分钟,并熟练地自行划上句号。
当然,例外如袁恒宇,自然属于第三种情况:吃饭睡觉上班打卡,其余一概不关心。
终于,实验室十几号人轮流汇报完寒假所思所想,导师依次做完结论之后,实验室诸位齐刷刷殷切望向导师,等待一句“大家辛苦了”,做好准备走人吃饭。
只听导师突然福至心灵,随口问一句袁恒宇:“上次开会我分派给你的ICCV三维风格迁移的文献,你看得怎么样了?”
2022年寒假过后,袁恒宇已经进入研二下学期,完成了开题,开始着手自己的个人研究,他主动找导师沟通问题的次数也慢慢增加。
由于大导师手头横向纵向母子项目较多,平日一对一辅导学生时间几近于无,更何况袁恒宇只是硕士研究生,堪称实验室的底层劳动力。
所以,整个研一期间,除了每月团队例会,他和导师并无其他交道。
尽管如此,他研一一年在实验室可谓起早贪黑。
大学毕业后没过多久,袁恒宇尚在杭州处理一些历史遗留事务,便接到于冠朝的电话。
此前,距离导师通过邮件抄送将袁恒宇介绍给整个团队,仅仅过去一周时间。
接过电话,于冠朝自报家门后开门见山问,袁恒宇最早何时能够到岗做事。
考虑到实验室打工大概率有学生补助,加之一气之下想逃离星港,袁恒宇办好杭州的所有手续,一张火车票两个行李箱,便头也不回驶向南京。
刚到南京,日子并不好过。
由于还不是注册学生,没有宿舍分配,加之袁恒宇多少有些洁癖,他只得在学校附近找一间七天酒店,入住前用酒精细致全房擦拭一遍,才略微有些肉痛地安定下来。
到南京后的第四天,袁恒宇终于在N大的学生宿舍地下室找到一个每月不到三百元的铺位,如此一来,七月八月的住宿总算有了着落。
当天签字交钱搬家,地下室铺位的两月房租加起来,恰好等于他在七天入住的三日费用总和。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