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老太后寿辰前两日,陛下就开始口诉意思,让我等执笔代批奏疏,只陛下太过……言简意赅,我等很多都领会不全,就囫囵先写上了,待发到下头,诸臣们怕出岔子,就找来向陛下请示,陛下虽回复了,可……可诸臣们都觉着自己如蠢物一样,这样简单明了的事都要来烦陛下,很是不该……”
蒋学士是个老实的,编到这会儿已是编不下去了。
崔兰愔也不用他说了,宋彰和姜奭两人也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朝臣们不想被皇帝看蠢物一样看着,所以,一旦看到崔兰愔批复得很详细的奏疏,边上还有皇帝亲笔的补充,一应都清楚明了,照着往下走章程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朝臣们自然知道该选哪边儿。
崔兰愔批奏疏的事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朝臣们默认了,连点水花都没有。
这还没完,蒋学士从最上头拿过两本奏疏,给崔兰愔过目道:“因着没有先例,我和邹学士、沈学士三个商讨了也拿不定,还请娘娘拿个主意。”
崔兰愔就问:“不是还有申阁老?”
蒋学士笑得有些勉强:“申阁老才同陛下禀明了,如今我们三位学士既已能批复奏疏,随后陛下还要过目,他的作用就可有可无了,如此,他还是回归本位为好,陛下才许了。”
如此,内阁算是正式撤了,蒋学士三人也不叫阁臣了,而是辅政学士。
皇帝随便一出手,就给臣子们拿捏得死死的,宋彰和姜奭佩服得五体投地。
崔兰愔在心里默数着,皇帝这一箭能带出几雕?
第135章 长心眼谁都没有多想
会试期间,崔兰愔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方岱真的很会,到了扬州他也不知怎样说的,第二日就有盐商来了锦衣坊,说是托了方岱的门路找来的,想求皇后娘娘私库里的物件。
那盐商拉走一抬描金的鱼跃龙门大立屏后,盐商就不断地找过来。
没几日,扬州那边就传出来,如今盐商们摆阔不看别的,都看你家里有没有皇后娘娘私库里出的东西。
听得方岱往回传的话后,宋彰和姜奭给这些盐商定了等。
凡买足三万两银子的为三等,五万两的为二等,十万两往上的为一等,会有盖内府印的定等文书为凭。
虽不知这份定等文书有何用,只冲着内府的盖印,就足够盐商们拿出去炫耀了。
这样一弄,盐商们都赶集一样过来,不拘是什么都要,那些家具摆件都是多少套地往回买。
这下换武将家的坐不住了,本来还不急的,也都往锦衣坊来求东西,武将人家比不了盐商,所以他们求的是小的摆件和料子这些。
崔兰愔私库里的都出了,她就找来徐太后、淑太妃、婉太嫔,问三人私库里有没有不想留的物件,她可以帮着出了换银子。
逢年过节,或是生辰,宫妃们都会收不少礼,可礼并不都是可心的,这么些年手里都有不少扔了可惜,留了又用不上的物件。
崔兰愔一说,三人都翻出老些送过来,还都是一样的说法,让换来的银子都留着给她零花。
崔兰愔却不肯占这个便宜,让齐安对清了账,如数都送到了三人宫里。
徐太后三人看到银票上的数额,都吓了一跳,想不到那些用不上的物件能换来这样大的一注财。
徐太后带头,三人就去了福宁宫,拉着陈老太后,说崔兰愔带着她们发了票大的,商量要用这些银子给小鱼备置些东西。
才听到皇帝给小公主起了“小鱼”这个小名儿,陈老太后开始也觉着不好听,听了崔兰愔的解释,又听她开口闭口“小鱼”地念着,陈老太后也听顺耳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