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来,直接跟着进了前厅。
比起他们精打细算,沈明尧当初选宅子时,特地考虑了在永安镇的院子。
自是不如那个大,但挑了一个二进的院子,带一个小花园。
“这位是——”顾苗好奇地看向唯一一个面生的人,“谢家姑娘吧。”
谢蕴一听,笑着点头,“顾家公子?”
顾苗笑了笑,“久仰大名,早知道谢家有一位姑娘厉害,终于见到了。”
走在旁边的姜宁,听到后不由诧异。
原来这两人还不算完全陌生。
兄妹俩乖乖和顾苗打了招呼,便去找顾今南一起玩了。
姜宁进了前厅,先寻了个位置坐下,等其他三个人坐下后,就提了正事。
大家都是熟人了,不用那么客套。
如今已经五月,酒楼要是再不开,难免会错过经营的旺季。
“酒楼的位置,我和谢姐姐已经看好了,价格也谈得差不多,七百五十两。”
姜宁拿出自己画的图,“大概是在这个位置,差不多长这样,有前院、花园和后院。”
顾苗和赵秋挨着坐的,正好能一起看。
“桌椅板凳、厨房碗具那些东西肯定都有,但哪些能用上还得理一遍。”姜宁趁着他们看的时候说道:“所以后续还要有投入,我大致算了算,二百两是要的。”
“那些桌椅凳子,要是不能用的,或者有损坏的,能拆了木板,再用木料打成别的东西吗?可能会便宜一些。”
赵秋在村里经常见木匠那儿这么做,想着能省则省,毕竟用钱的地方还多。
姜宁道:“可以啊,这样能剩下不少。”
“卖家这么着急出手,价格压到这么低,那我们先把书契签了,事先做起来。”
顾苗看向谢蕴,转而问姜宁,“咱们各家人手也不少,先把地方收拾、清点出来。”
“我原本要签,宁哥儿说不急这一两日,咱们内部也得拟一份书契。”谢蕴笑了笑,“话虽没错,但我是个急性子。”
顾苗道:“那宁哥儿,你书契拟好了?”
姜宁半点不介意,只道:“亲兄弟都要明算账,更何况合伙做生意,咱们先把入伙的比例分好了,算好往后的分利,才好大干特干。”
“真不愧是你。”顾苗摇摇头,“易安楼你就是这么做的。”
到最后还是姜宁吃亏,分明可以一直拿分利,最后就拿了一年。
“你们先看看,我和长昀商量下来的。”姜宁把拟好的大致内容递给他们,“看完了先别着急答应我,跟身边人也商量下。”
一旦入伙,可就没有回头路。
而且真要拼了命去做这事,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姜宁解释道:“酒楼预计投入九百五十两,秋哥儿那儿是固定的五十两,我能拿出来的是二百两。”
看了眼顾苗和谢蕴,“余下的七百两,就只能拜托你们。”
顾苗想了想,看眼谢蕴,“我们一人三百五十两?”
谢蕴点头,“我没什么问题,要是只有一个人出的最多,日后有分歧时,难免会拿这个来压人一头。”
“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都出了钱,但宁哥儿那些菜都是少见的,是不是应该再给他另外算?”
顾苗和赵秋异口同声道:“我们没意见。”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