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翰林学士建议僖宗免赋税,开义仓,赈济灾民。僖宗答应了,但根本没有得到执行。
因为各地的义仓空的都能饿死老鼠,哪里有粮食发给灾民?而且当时南诏进犯西川、党项、回纥侵扰天德军,哪儿哪儿都需要赋税,怎么可能减免?于是大家伙一商量,决定编个好听的理由糊弄小皇帝。
这个理由有多离谱呢?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京兆尹杨知至奏“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宰相皆贺。
京兆尹说啦,蝗虫到了京城周围,不吃庄稼,全都一头撞上树上死啦!宰相立马歌颂,这都是圣上的仁德感动了天地,感动了蝗虫,他们自愿赴死诶!
反正如果我是唐僖宗,我当场就得骂街,非得让这群人钻进蝗群里试试,是不是真的撞树而死。
但,僖宗他,信了。
僖宗的智力没有问题,他只是懒得管而已,别耽误他打马球什么都好说。所以你们知道僖宗这个谥号是怎么来的了吧?]
秦始皇没了压力后突然发现,吃别的朝代的瓜,真是香啊。
他笑着对群臣道:“有君臣如此,怪不得黔首会奋而暴起。”
完全忘了昨日才听到他儿子将来的胡作非为不遑多让。
唐朝,两仪殿。
李世民已经开始咬牙切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们都把圣贤之言当耳旁风不成,如此轻佻的君王如何能担当大任,上一任是怎么选太子的!”
尉迟恭赶紧转移话题:“陛下,这南诏听着像剑南道那边洱海附近那几个小部落。”
“快拿舆图来!”
君臣几个对着地图研究一番,又有宰相房玄龄在一旁详解了南诏的历史。
李孝恭请奏:“这几个小部落虽然暂时归附于大唐,但听天幕之词,日后部落间会统一,并自立成国。臣请发兵洱海,灭其首领,设郡县,置流官,真正纳入我大唐版图之中。”
魏征反驳:“那里路途艰险,瘴气严重,不可妄动,定要准备充裕才行。河间王切勿妄动。”
李世民心知魏征说的是实话,且他们现在还有别的规划。
但没关系,南诏是吧,党项是吧,回纥是吧,朕都记在小本本里了,回头早晚跟你们算账。
[民生本就疲敝不堪,中央政府又当睁眼瞎,毫不作为,任由灾情扩大化,在这种情况下,王仙芝振臂一呼,应者四起,马上就有大批有野心的义士,或是吃不饱饭的农民来共襄盛举。
王仙芝自称为“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而他率领的义军,则号称“草军”,即草民的军队。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ī????ù???é?n?②?0????5?????ō?M?则?为?屾?寨?佔?点
老子《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天补均平,就是要求平均财富,这是第一次在起义口号里明确表达了己方的政治主张,也就是我前面说到的进步。
补不足之说,是儒释道一贯推崇的一种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想。
比如道教经典《太平经》里宣扬,富有的君子应该“周穷救急,助天地爱物,助人君养民,救穷乏不止”。但这些都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出发的,而底层民众真正喊出口号,要求自己的生存权利,还是第一次。
虽然不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班振聋发聩,但也足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秦始皇听到这里,脑海中才渐渐清明起来。
以前他对儒家仁爱的主张不屑一顾,是因为觉得这会让国君过于仁慈而显得软弱,过于仁义而显得迂腐。这不仅不能让大秦强盛,反而会在列国竞争中处于下风。
后来天幕对他统一后的政策隐隐有责怪之意,他在反思,却有许多地方想不通。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