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是,他不糊名。武周时期想做糊名的改进,却被大臣给劝阻了,没有推行开来。]

李世民点点头,他想做科举的改革,阻力也是很大。

不过……他摸摸下巴,武周是哪个皇帝的年号?起的好生奇怪。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高考不糊名会变成什么样子?只会变成特权阶级的工具嘛!唐朝的勋贵子弟写一篇《我的国公父亲》人家主考官一看文章和姓名,呦,这不是那谁家的公子嘛,这不得必须录取,谁还管你真才实学如何呢?]

两仪殿上坐着一大堆的国公,听了这话脸都臊的通红。有些潜规则私下里交易一番没什么,可被天幕这么堂而皇之的说出来,他们都不敢看陛下的脸色。

此时长安酒坊里落第的寒门学子,正在一边三三俩俩的酌饮,一边讨论天幕。

听到这里,他们像是突然有处申冤了一样,大声鼓噪起来:“没错!科举不公!”

“我等寒窗苦读十余载,最后还不是要跟在那群斗鸡跑马的公子哥儿身后,才能吃点残羹剩饭!”

[所以在唐朝,科举不仅仅是考你的才学,还要考验你的人脉,你的社交水平。如果你有官员、宗室、勋贵、文坛大家的举荐,那么别说中举,就是拿个好名次也不难,否则一辈子也别想成为风流进士。]

视频片段里,一个衣衫略显贫寒的学子,拿着自己所写的诗稿与文章,到处去拜访各位大人物,却毫不意外的都吃了闭门羹。

他不甘心,又带着这些东西努力的去参加各种诗会,想要融入其中。他的诗文似是不错,在集会上被不少年轻学子赞赏,但依旧没有大人物关注到他,热闹过后,晚上回到小客栈中,久久无法安眠,神情落寞。

人们似乎只关注诸如王勃、李贺那种天才,诗文一出,惊才绝艳,立刻就能被人所追捧,即使出身落魄,也有许多大家愿意提携。

可绝大多数学子都是视频里那样,四处碰壁,他们虽然不是天纵英才,可也苦读多年,有扎实的基础,能当好大唐的一块砖的!

酒坊的学子感同身受,有一些甚至借着酒意放声痛哭。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的学子也颇为心酸,他曾豪气冲天的说:“天下英才皆入我彀中!”

现在想来,英才终究是少数,他要为更多的寒门弟子谋一份出路才是。

他目光炯炯的扫视过殿中的每一个人,沉声道:“诸位,朕决意推动科举改革,谁赞成,谁反对?”

………………

虽然天幕诉说了唐朝科举的种种弊端,但秦始皇越听眼睛越亮。因为他们大秦还没有一套成熟的人才选拔方式呢!

不然也不至于基层官吏不够么不是?

不过……现下里黔首中有读过书的实在太少了。

不管是竹简还是布帛,都不是普通人家能负担的起的,想要通过考试提拔人才,就要先有许多读书人才能优中选优。

我大秦,要走的路还很长啊!

“各位爱卿,”他指着天幕上播放的影片问到,“这些学子手中那白色的锦帛是何物?”

丞相冯去疾回禀:“陛下,臣观此物轻薄简便,书写时自然流畅,不似布帛那般容易变形,想来是后世所制新的书写工具。”

“这我当然知道,我的意思是,我大秦可能做的出来?”

[在唐朝前中期,因为几代皇帝接连打压门阀,整顿吏治,整个帝国还处于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状态,所以考中进士的名单里,还是有一小半底层平民学子的。

但等到了安史之乱后,朝政崩坏,帝权旁落,朝政重新被门阀和宦官把持,那便是连装都不装的,平民子弟再难进一步。]

天宝五载,大明宫中。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