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公元680年,只当了五年太子的李贤被贬为庶人,关押于长安,还未形成气候的太子一党就此瓦解。第二天,武则天的第三子英王李显被立为新太子。
此时的李治很清楚,如果当初培养李贤执政都算是时间紧张,现在让李显树立朝堂威望就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太子李显在生下嫡长子李重润后,李治就提出要立李重润为皇太孙,并授予开府治事特权。虽然最后没有为太孙委任具体官员,开府仪式不了了之。】
【终于,永淳二年,也就是公元683年,李治驾崩,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皇帝李旦靠在榻上,只把窗格推开一条缝,默默的听着。三哥好歹还是阿耶封的太子,自己又算什么呢?
这样的日子,又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不一会儿下人禀报,太平公主来了。李旦起身相迎,太平与他在榻上相对而坐。
“你怎么来了?如今多事之秋……”
太平公主不说话,而是推开了窗格,让两人能大大方方的欣赏。
“阿兄这样唯唯诺诺,反而会让太后不快。这岂不是在说,太后威压皇帝,致使皇帝惶惶不可终日,有负先帝所托?”
李旦愣了一下,沉默不语。
虽然是事实,但他不能这样做。
【在李治的临终安排里,侍中裴炎与刘仁轨、刘景先、郭正一共同作为朝臣力量的代表,扶持根基不稳的太子李显掌控朝政,而若遇到军国大事有不决的情况,则有执政经验丰富的天后武则天作为后盾。这样辅政大臣能限制天后过度的干政,之后又能防范大臣专权、架空皇帝。看上去似乎很完美。但唯一的问题是,新皇帝李显并不信任这一套模式。】
【在李显的视角里,李治的安排根本不是什么互相制约的保皇设计,而是两头都无法信任、需要孤身破局的华容道。于是新皇帝李显开始秀他的操作。他将韦皇后的族人韦弘敏拉入宰相团,任命为太傅、同中书门下三品。紧接着他还计划把韦玄贞升为侍中变成实职宰相,更要给自己乳母的五个儿子全部封为五品官。一手扶持外戚,一手树立恩泽。】
“阿兄糊涂。”太平喃喃一句。
这句阿兄,也不知道是在说李显还是李旦。
但李旦没问。
【甚至被阻挠后他还怒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这句话可捅了马蜂窝了。以裴炎的性格,他绝不会容许外戚力量崛起,夺走自己手中的权力;而以武则天的性格,她更不会容许皇帝儿子培养起力量,脱离了自己掌控。于是原本应该互相限制的两方在这件事上站在了同一阵线。】
【二月初六,唐中宗李显登基的第五十八天,皇太后武则天一面召集百官大会于乾元殿,另一面则令中书令裴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带兵入宫。四人当着百官的面宣读武则天之名,将正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李显废为庐陵王。。第二天,武则天的第四子豫王李旦被立为新帝,是为唐睿宗,改年号为文明。】
【相比于李弘、李贤、李显,豫王李旦没当过一天太子,其监国经验、朝中羽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武则天便以睿宗李旦没有执政经验为由,将他迁居别殿,不许干预政事。武则天则一手揽过朝中大权,正式开启了太后临朝、女主当国的政治时代。】
李旦听到“睿宗”这个庙号,心里一紧。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ü???ě?n?????2?5?﹒???o???则?为?屾?寨?站?点
他,他最后不会是前魏献文帝的下场吧?
第92章 武则天4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