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再过几天,大队长就打算让他们下地干活儿了,拔草那些,都是五六岁的小孩儿干的,要是他们一直干拔草这种活儿,回头还得按正常工分、给他们分粮食,社员们就该有意见了!”
刘大伯知道,如果梁万和刘东没有找到工作、没有结婚的话,这会儿应该也是这些知青中的一员了。
所以,看到这些知青,心里有点儿感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事实上,梁万心里的感慨,还真不是“有点儿”那么简单,刘东亦是如此。
刘东还能好一些,但是,如果梁万没有当机立断、和韩菁结婚、躲开下乡的话,恐怕这会儿他的处境,还不如这些知青呢!
毕竟,这几个知青,好歹还是家里有门路的,家里人也愿意替他们想办法的,可是,如果换做是梁万,杨翠华和宋承志会替他想办法、把他留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做梦呢!
也正因为心里假设了他下乡后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梁万犹豫了下,到底还是开口道:
“大伯,我多句嘴,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你当我没说过这些话就行!”
三人已经来到了村口,这会儿大家都在往家里赶,又正是做晚饭的时间点儿,村口就只有他们三个。
“你呀你!都叫我一声大伯了,那就跟东子一样,都是自家人了,哪怕真有哪里说错了话,我这个做大伯的,难道还会跟你生气不成?”
刘大伯爽朗一笑,虽说见面的次数少,可人与人之间,贵在性格相投,而不在于认识时间的长短。
他就觉得,他跟梁万、跟刘东这两个小辈儿,格外能说到一起去。
只是,听梁万这样说,刘大伯心里也不免猜测起来,梁万接下来想说的事情是什么,刚刚他们看到了插队下乡的知青,难不成,是跟知青有关系?让知青一直做轻松的活计?那他可没有这个本事啊!
“大伯,国家政策要求适龄但无业的知识青年下乡插队,一是为了减轻城里的供应负担,二是避免这些无业人员没事儿干、整天在街上溜达、增加治安风险。”
“可是,一件事情,我们得学会正着看,也得学会反着看啊!知青插队,对城里有好处,对农村难道就没有好处了吗?”
本以为梁万要跟他说一堆那些知青不容易之类的话、以此来激起他的同情心,说实话,刘大伯心里是有点失望的,但是,不曾想,峰回路转,梁万绕了一圈儿、却把话题引到了对农村的好处上来?
好处?这两个字儿连起来用,除了真正无欲无求的圣人,没有人会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
刘大伯提起精神,问道:“好处?你指的是?”
“大伯,这几个知青,可都是因为家里有门路、才会被就近送到咱们这儿来插队的啊!虽然是家里的门路,但这跟他们自己的门路,又有什么区别呢?有门路,本身就是一种好处啊!”
听到这儿,刘东亦是眼前一亮:
“对对对,大伯,有时候,农村人是手里有钱也没处花,像是家里要娶媳妇儿、嫁闺女的,光是结婚的那些物件儿,搜罗起来,就得费老大功夫了!”
“既然那些知青家里有门路,咱们大队的社员想买个什么东西,不就能托他们跟家里开口了吗?反正,我们又不是不给钱!”
刘大伯若有所思,倒不是真打算按照刘东说的这样做,只不过,他们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