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唯有事关夫人的错处才能拿捏崔家。”
曲东来说完,激动的扶着拐杖跪下请求:
“陛下,小人句句属实,敢以性命担保夫人的清白,求陛下看在往日情分上,帮帮小人,帮帮夫人。”他说完,又跪向潘妤:
“娘娘,夫人可是您的亲生母亲,她遭受不白之冤,正等着您搭救,不能再耽搁了。”
他说得情真意切,连潘妤都为之动容,若此时她还看不出曲东来对崔氏的心意,就太迟钝了。
潘妤看向魏铎,还没开口,就听魏铎说道:
“大安国寺那边,我先前已经命人去青阳观给霁尘传话,让他出面去查。不管幕后主使是谁,出于什么目的,大安国寺的那名僧人都是最大的线索。”
第40章 崔氏形容狼狈,云鬓高髻……
魏铎安排霁尘去大安国寺查探期间,还召出影卫去盯着潘家,防止潘家动用私刑。
安排完后,又安抚潘妤与曲东来二人:
“你们关心则乱,切莫自乱阵脚,潘家如今将事情掩盖得密不透风,说明他们不想把事闹大,既已修书去了清河,定会等崔家的长老们来京后才正式处理此事,所以崔夫人此刻或许不好受,但无性命之忧。”
潘家兴师动众喊来崔家,总不会在达成目的之前就处置崔氏的。
“如今最紧要的是查明事实。”魏铎转而问潘妤:“可否说说有关‘记名’之事,为何你们一致认为潘家会因此事对崔夫人动手?”
世家不乏有让庶子庶女记在嫡母名下的,只需家中长辈与嫡母同意即可,并不是多么复杂难办之事。
“我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我父亲曾向我阿娘提过多回,最近的一次,便是我此番入宫前,父亲用我之生死,换我阿娘同意给他妾室的两个孩子记名。”
潘妤据实相告,没什么不能说的,比起潘家的脸面,她更在乎崔氏。
魏铎见她把‘生死’说得这般轻松,想起登基之前,他派魏超假意去要玉玺时,魏超亲眼看到潘家处决潘妤,若他再去得晚些……
“潘远山还自诩读书人,竟用亲生女儿的命要挟妻子,我呸!”
孟尉是武将,又是新贵,对潘远山这种历经前朝的官本就没有好感,再听到他的所作所为,更觉不耻。
“他算什么读书人,简直贻笑大方!”曲东来难忍愤慨。
不怪他如此,只因这一代的潘家早已不是往昔才子圣人辈出之时,之所以潘家仍地位超群、高居文官之首,是因为潘家前人在全国各地建了数千座书院。
从潘家书院考入朝的学子,都要算作潘家的门生,也就是从潘老丞相手中接过班子的潘远山的门生。
正因为有这些门生持续不断的为潘家出力,潘家人即便这一代家主无甚才学,也不影响他在文坛仕林中的地位。
能与匹敌的,便只有历史更为悠久的清河崔家。
而崔家这两代出了不少圣贤,入官场的子孙也不在少数。
最关键的是,崔家的生员大多姓崔,他们的凝聚力绝非外姓子弟能比的,这也是桃李遍天下的潘远山屡屡被崔家压上一头的根本原因。
“陛下有所不知,关于‘记名’一事,潘远山确实向夫人提过多回,第一次是大郎君去世后没多久就提出的,家主觉得他丝毫不顾及夫人感受,便严词拒绝了。”
“潘远山沉寂两年后旧事重提,可彼时大女郎在淮南王府难产去世,潘家便迫不及待把二女郎嫁去巩固地位。”
“家主管不了他潘家嫁女,便借着记名之事弹压。后来家主甚至不惜放话,说夫人若不经崔家允许,擅自同意记名,崔家便不认她这个女儿。”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