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了段无实物表演。

【此后,南明政权退居南方。】

【广东作为和清朝反复拉锯的中心,当地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话已至此,诗篇的言外之意已经不言自明。

“岂止是那位诗人,谁都盼着岭南可以再出一个冼夫人吧!”

庇护子民,深明大义。

要想衣冠南渡时的种种,或乱象,或惨剧,世家大族还能自保,百姓何辜?

【为了岭南安宁、为了百姓和乐,冼英耗尽了一生心血。】

【事实证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过她。大家纷纷为冼夫人建祠立庙,逢年过节都要祭祀。】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冼太夫人庙有两千多座,在她的故乡更是有三百所之多。】

主播话锋一转:

【此时此刻,再回到刚刚的那个问题上。】

【纵观历史,如冼英这般,对一个时代、对一片广袤土地、对一群人数众多的部族、对朝廷一统都带来这样长久而深远、正面又积极影响的人实在难得。】

【更不要说,她还是一位女性。】

“巾帼第一人的赞誉反而限制了她。”谢道韫所说,正是许多有识之士心中所想。

归附梁陈隋三朝、先后被七代君王敕封,何止是巾帼英雌?这分明该是了不起的人中豪杰才对!

对冼英的介绍暂告一段落,夏语冰顺势将镜头转向柜中文物。

【今天要与家人们见面的这件明冼太夫人铭三足铜炉,正是出自纪念冼英所用的一件香具。】

谢道韫对香道颇有研究,听人提香,便好奇地凑近前一瞧。

她最先看见的,就是铜炉腹部那对称的梅花双环形耳,颇有意趣。

细观香炉,炉盖、环耳和炉座的梅花处处呼应,足见巧思。

“精巧是够精巧的……”

谢道韫言语中不乏赞美,更有可惜之意。

【如家人们所见,经年累月的香灰灼烧,香炉看起来怎么着都有点儿旧旧的感觉。】

主播特意解释一句:

【毕竟它用来祭祀的,总归是个实用香具,传了这么多年下来,出现磨损也是情有可原的嘛。】

别的不说,放眼直播间带过的宝贝,铜炉的超长待机工龄无疑遥遥领先。

这在文物界都是一段佳话!

【除去使用价值,这尊香炉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夏语冰换了个角度,力求360度无死角地让家人们看清整体造型。

【精巧古朴,光泽内敛,设计主题也很鲜明。】

“图案不是梅花就是梅枝,要素这么多,也很难叫人猜不到吧?”

谢道韫哑然失笑。

【作为海南省已知最早与冼夫人有关的带铭铜器,这件宝贝也是当地纪念冼夫人的风俗缩影。】

【何况海南还有个充满琼地特色的“军坡节”,专门用来祭祀冼夫人。】

【军坡节中,有个环节名为“装军,意为模仿冼夫人阅兵、出征等军事活动。】

“时候不早了。”

霍去病正听得入神,卫子夫看了眼天色,日头已经升起,冷不防出声提醒:“你也该出宫去了,总不好在我这儿待得太久。”

参考往期,介绍完文物之后,这期直播也快走到了尾声。

“明明陛下还特意许我多留一会儿,陪您好好说说话呢……”

霍去病有些不大乐意,嘴里嘟嘟囔囔地抱怨起来。

卫子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既如此,就更该有分寸、懂进退,方不辜负陛下隆恩。”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