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始了正经科普:【咱们谈大夫不仅兢兢业业治病,还笔耕不辍。】

【白天当医生治病救人,晚上当作家勤恳记录。】

【家人们,那可都是一手的大明妇科门诊实录啊!】

捕捉到关键词,弹幕立刻有观众展开联想:

【路辰跟我回家吃饭:嗯……】

【路辰跟我回家吃饭:这怎么不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明实录》呢?】

【至于谈允贤留下的珍贵记录,正是今天直播间要为大家介绍的宝贝——】

【《女医杂言》。】

夏语冰调转镜头,将展示柜里的文物放到大众眼前。

说到底,一本书而已,并非孤本珍本,也没什么名家御批,单论本身而言,价值不算突出。

但和前面展出过的《笔阵图》《漱玉词》类似,其中的文字内容,才是它们存在的真正意义。

因为展示需要,并不好将全部内容一页一页摊开、供人细细研读,夏语冰也只是蜻蜓点水,就《女医杂言》的成书经过做了介绍:

【家人们还记得那个古老的预言吗?】

谢道韫记性向来很好,她一面拆着髻上的木钗,一面思索,很快就有了答案:“祖母茹氏曾说谈允贤寿数七十有三的那个梦境?”

【五十岁那年,人生过半,谈医生回忆往昔,想起祖母那年对她寿命所做出的预言,忽然感慨万分。】

【眼看自己都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那不如就将这么多年的学医心得和行医经验都写下来吧!】

【著书立说、扬名立万什么的倒在其次。】

【留待后世,没准儿能帮助更多的女性呢?】

【于是,在孩子的帮助下,谈允贤的坐诊案例被汇总编纂,最终有了我们所见到的这本《女医杂言》。】

身为女性,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姓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呀!

留下自己的著作就更像是痴心妄想了。

那她的名字与诗作呢?会流传下去吗?能往后传承几代呢?

又或仅仅是以“王凝之妻谢氏”的名号被后人祭奠?

想到这儿,谢道韫忽然惆怅起来,无言地叹了口气。

“女君可听说了七郎君院子里的事?”

谢家的侍女并不多言,更不会妄议主人的是非口舌。但她知道谢道韫一直对王献之的事颇为关注,见谢道韫神色怏怏,便将打听来的消息尽数告知。

“今日一早,王氏宗族的耆老亲长便将七郎君叫过去了,直到婢子回来那会儿才散呢。”

被这件事一打岔,谢道韫倒也没什么心思再惆怅下去,她凝视着铜镜里的倒影,微微皱眉。

“如此说来,事情很快就要有个了断了。”

新安公主与王献之的纠葛纷纷扬扬地闹了这么久,若是空穴来风,早该有人出面压下、不许议论。

偏偏家中上下无人置喙,后头又有王献之为此事炙足,更添古怪。

迟钝如丈夫王凝之,也品出了不对。

这几日深居简出不说,五石散都停了不曾再食,可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端倪。

甭管是好是坏,有个结果也算是为这档子麻烦收了尾,省得家中人心惶惶。

女婢终究没忍住,问了谢道韫的意思:“依您所看,郗家女……”

“王家不会留她的。”

谢道韫闭了闭眼,“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迎公主,又怎会留个旧人叫皇室不快?”

饶是女婢对此已有预见,听到答案仍然不免惊疑:“可主母到底也是郗家女,王氏此举不就落了主母的面子么?”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