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虽设节度使,却只取官阶,自祖宗以来,文臣掌军,武将领兵,潘节度使如此军政独揽,确实不合法制。”

余深听了这话颇为不快,说道:“如今内忧外患,正是不拘一格之际,潘节度使于江南连连得胜,收复失地,可见此法可行。现下还没抓获方腊,彻底清剿白莲叛军,此事还是不要轻动为好吧……”

现在才到了什么地步,才只攻下两个州府,离彻底平乱还远着呢,那方腊被擒住了没有?就这么急着卸磨杀驴?

李邦彦说道:“那潘邓南下收复失地,便只领兵就好,何必叫他掌管政事?如今南北已通,不若叫两浙转运使统领江南政事,依旧叫潘节度使江南带兵,朝廷再与梁山军设立监军数人,通传消息,此也正和祖宗之法。”

余深翻了个白眼,之前攻打白莲军,一路好好的,如今刚有点起色就要派人插进去,口中说着祖宗之法,谁不知道他就是想要分一杯羹?

权分了之后抬个胳膊动个腿都要请示上级,武将在前线,出征时机抓不准,还能像现在这样一路推进吗?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搞些小动作,还要争来争去,这李邦彦究竟是蠢还是坏?

余深问道:“既然如此,李相公推荐何人为监军?”

按照惯例,大军监军一般会用宦官担任,此为皇帝心腹,正好制约权臣大将,可童贯如今在西北,朝中也没别的宦官能担此职。

除宦官以外,皇帝宠臣也可作监军,李邦彦如今提出监军一事,明显就是有利可图。

果然在他问出此话之后,李邦彦讷讷无语。

余深冷哼一声,“方腊如今已经自立为皇帝了!还当这是小打小闹不成?你既然提及监军一事,朝中又有何人选?既能熟悉南边形势,又懂如何行军打仗?”

叫潘邓好生地带兵平乱,把这个坎过去得了,真派个什么四六不懂的人过去添乱,到时候打了败仗叫叛军攻到东京来,看你们哪个得的了好!

众人不再言语,而是看向皇帝。

赵佶并没急着说话,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赵桓,“太子怎么看?”

赵桓见父皇询问,赶紧恭敬说道:“儿臣以为,李相公所说有理,祖宗之法不可违。”

此话却没说进赵佶心里,他是一向不主张分权的,只因怕了党争,官员多了之后虽互相制约却也容易相互争斗。

这点从他在短暂的建中靖国,企图让新旧两党共同理政之后,就认清了现实,果断地打压元佑,让蔡京大权独揽,并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叫蔡京独断十几年就能看出来。

陈文昭也抬头看了太子一眼,太子转过头来与他对视。

赵佶又询问到,“太师以为如何?”

陈文昭拱手答道:“潘节度使此次南下讨贼,乃是其自请命,陛下赏其忠义之心,封为节度使掌管军政大事,时臣窃以为权柄过重,然今观潘节度使短短两月夺下两周,方知圣上先见之明。”

众人都看向陈相公,只见陈文昭又从袖中拿出一个奏折来,“此乃淮南转运使陈遘上书,陈转运使于二月初在江南公干,之后一直未得返还,方腊自立后,他在数月之间微服走访江宁府以及宣州各处白莲教集会,将其见闻写下,南北通信之后即刻送往京城,今日刚刚送到二府,请陛下过目。”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