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其实许天殊不爱听甜得发腻的情话,如果有人整天对她说甜言蜜语,反而让她觉得虚浮和不安。她觉得自己内心是缺爱的,但又恐惧爱意的表达。对父母是这样,对恋人也是如此。

所以她爱看那些俗套的爱情电影。

情节老套也好,台词矫情也罢,只要剧情走到那一刻——深爱的恋人历经摩擦、误会等种种波折,终于走到一起,彼此深情对望、袒露心扉——眼眶总会不受控制地发热。

《给朱丽叶的信》里,克莱尔时隔五十年后,收到朱丽叶的回信,被“WhatIf”的执念牵引,重回意大利找到了17岁时的恋人洛伦索。隔着半个世纪都能破镜重圆,结局简直美好得像童话。

好到许天殊也曾幻想过,她和岑奕岩重归于好的可能性,可是现实不是电影,一句“抱歉,当初是我太懦弱”抚平不了一切。

现实只有“What”,没有“If”。

她把《给朱丽叶的信》标记为在看,写了条短评:十七岁的时候,眼泪不值钱,情绪会因电影里的虚构情节而泛滥;二十七岁,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经历,却没了当初那股自由流露的心境。哭和笑,都身不由己。

*

几天后,许天殊接到廖人通的电话:“天殊,你和金不服聊天那条作品火了,你看到没?”

节目是上周发出去的,许天殊前两天忙着工作,一直没看后台,这会儿被廖人通一说,赶紧打开播客app,果然看到“笑场背后的不服输人生——毒舌不是天性,是我的求生方式”这条作品被推到首页。

她查看后台互动数据,评论居然多达上百条,迟疑着点开,赞数最多的前几条是:

“太喜欢这种真实访谈了!麻烦多请一些有故事的嘉宾来讲讲人生经历。”

“不服在哪演出啊?”

“总结:坚持对外输出不内耗,允许任何声音的出现,学会课题分离。”

“……”

正面中性的评价居多,许天殊语气轻松地回道:“感谢廖老板引荐,也是让我蹭上女明星的热度了。”

廖人通一笑:“互蹭互蹭,这两天公号后台多了几条留言,都是来找金不服的,催她开专场。”

“啥时候开?我得买票支持一下。”

“还在筹备呢,回头告诉你。对了,你这两天有空么,我司准备正式进军播客界,现诚挚向您发出合作邀请……”

“拜托说人话。”

“我们要开播客账号了,有没有兴趣兼职做顾问,把控一下运营方向?”

“这活不好干,你既然打算认真做账号,为什么不招个全职的内容运营?”

“我们的新媒体小编很全能,什么AU、AE的都会,制作不成问题。就是我觉得吧,内容策划、账号规划这块儿缺个专业的人把控方向。”

许天殊一想,也是个机会,但没急着应下来,半开玩笑地问:“哪种合作形式?项目顾问得给我下聘书,月度顾问的话我可是计时收费的。”

廖人通早知道她会问,不紧不慢地说:“合伙制,这批账号做起来了,后续有商业收益,你拿利润分成的30%怎么样?”

许天殊补充:“线下转化的收益呢?你做这个不是为了卖门票?”

“嘿,你心眼儿挺多。”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