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然后一群林业局的大小领导又跑去后院看了培育中心自己种的粮食和菜,长得确实还挺好的。

这么算下来,和产量的突出、原材料的低廉相比,建培育室的成本好像又不是那么高了,毕竟可以平摊到接下来的每一年。

最后严雪给他们看了晒好的干木耳和泡发后的湿木耳,生长周期这么短,口感和品质上差一些大家也不意外。

众人脑子里装了一堆东西,有人还记了笔记,都得回去后慢慢消化,看完问完就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还在讨论这种瓶栽法的优缺点,“能看出来朵比段木种植的要小要薄,不一定能好卖。”

“那得看卖多少钱了。”张书记说,“跟段木种植的一个价,肯定卖不出去。”

但这种种法就胜在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作为原材料的锯末子还比木头更廉价易得,卖得便宜依旧有的赚。

张书记看看众人,“都回去算算吧,看到底能不能种,咱们也不能一直被别人卡着脖子。”

那两家已经把木头卖了的显然是提前被人抢了,剩下的那些也都跟商量好了似的,集体涨价。

他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可不是给别人干的,所以他才在算过之后,宁可明年少种一些。

没想到严雪倒是提供给了他一个新思路,木头不好买,他们可以用锯末子种,这东西镇局多的是,还可以反复利用。

“而且金川林场已经把段木木耳的名声打出去了,咱们干得再好,也顶多是挂个金川木耳的名头。”

张书记提醒众人,“他们这个瓶栽法既然是这两年才研究出来的,应该还没有林场做吧?”

在场这么多人,总有反应快的,尤其是最先办起栽培基地那几个林场,几乎是马上就听明白了。

金川林场他们抢不过,毕竟人家严雪就是金川出来的,但不代表他们永远都抢不到先机。

这事如果能搞,他们第一个搞,以后卖出去,打的就是五岗木耳的名号了。

这么一想,众人都有些迫不及待想回镇里开会,路上就盘算起了事情的可行性。

另一边,庄启祥联系了一圈,发现木头还真是不好买了,一个个涨价涨得离谱。

没怎么涨价的,之前也都有了固定的买家。人家都能不涨价,自然也不会放着之前的买家不卖,卖给他。

这就麻烦了,以他们镇的木材产量,最多能支持3000瓶菌种的接种,剩下那7000瓶怎么办?

总不能定金都交了,再说要退吧?就3000瓶他们也根本搞不成规模。

庄启祥直接在会上提了瓶栽法的事,“不行咱们就用锯末子种,这个中心去年就在研究了,确实可行。”

但柳湖镇这些人可不是五岗镇那些,没有之前种过两年的经验,更没有信心,一听全都露出了迟疑。

甚至有人直接问:“咱们都没种过,直接就搞这么新鲜的玩意儿,步子是不是迈太大了?”

“那你说怎么办?就种3000瓶,那7000瓶不种了?”庄启祥直接问。

这些菌种还是靠着庄启祥才弄回来的呢,那人立马笑,“我是相信庄书记您肯定有办法搞定。”

事情让庄启祥办,责任让庄启祥担,庄启祥给出了解决建议,又各种觉得不妥。

庄启祥也是来了柳湖镇林业局做一把手,才发现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