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面面相觑片刻,陈弦大笑了起来,捧腹,笑到挤出眼泪。孟頔也跟着笑了。

其实他想说的是,魔法并不会从她这样的人身上消散。

是她让他打开窗,告诉他每天的落日都不一样。

他从来没这样想过。

他以为每天都一样。

四季,晨昏,雷同地复制过往,像村头反复放映的廉价老电影,挥霍画笔和颜料成了他厌世避世的唯一途经。他第一次知道,真的会有人因为错过某一天的落日而失望。世界很珍贵,时间很珍贵,每一天的太阳也很珍贵。她带着他重新开始,感知和吸收现实中的彩与光。

所以孟頔决定留下那场落日。在她看不见的角落里,他偷偷拍下几十张,选了一张他认为最漂亮,也最接近肉眼所见的分享给她。

每每想到都会微笑,他具体地描述了一下初见的情景:“我来江城后,每天出门就是幽深的走廊,除了乘电梯取外卖,见不到一个人,每一天都一样,跟往日没什么不同。然后有天,我打开门——”

就是那个时刻,他打开门,见到了真正的仙女和真正的魔法。

第12章 Five Days

吃完早午饭,陈弦打开百叶窗,好像打开了一整面墙性能极好的灯带,她随即皱眉关上,回头问:“江城的夏天总是这样吗?”

孟頔收拾着桌上的外卖包装盒:“火炉城市。”

陈弦笑了笑:“夏天的杭州也是。”

“你去过杭州吗?”她回到桌边的板凳坐下。

孟頔说:“去过,老师带我们去国美交流过。”

陈弦侧目:“待了多久?”

孟頔说:“五天。”

陈弦问:“什么感觉?我是指杭州。”

孟頔很直观地说:“物价高。”

陈弦蹙眉:“你的回答好现实。”

孟頔又说:“文明程度也高。”

陈弦抓抓头发:“画家应该这么回答吗?”

孟頔笑问:“画家该怎么回答?”

“嗯……”陈弦支着下巴想了会:“杭州的景色人文?原谅我对文艺工作者的刻板印象。”她敏感地指出:“你的回答不会是为了适应我这种俗人吧?”

“不,那段时间都在学校酒店美术馆来回跑,根本没空细赏,”孟頔过掉这个无法给出满分回答的提问,回问她:“北京呢,你去过北京吗?”

陈弦点头,开始回忆:“初三暑假去的,跟旅游团,作为我考上重高的奖励——国内父母什么时候才能不那么实际?搞得亲子关系如同一场接一场权钱交易。”

在句子的末尾,她扬声感慨。

孟頔笑:“什么印象?”

“很iconic,故宫,颐和园……长城……”她细数着,“哦对了,给你看个东西。”

她从手机相册里翻出那时的合影——准确说并非手机合影,而是从相册里拍下来的胶片照,“旁边笑容可掬的女人是我妈妈,铁刘海的是我。”

孟頔靠近细看:“你那会多高?”

陈弦说:“就知道你要这么问。”

因为在合照里,她比妈妈矮了一个头,整个人看起来很瘦小。

“我妈两米,我一米八,”陈弦开玩笑道:“不是,那会儿我只有152,导游还问我是不是小学毕业出来玩,我父母都面露尴尬,我发育得晚,进入高中才抽条。”

陈弦后觉道:“不对啊,你讲话为什么没一点北京口音。”

“你是说这种?”孟頔飞速切出京腔。

陈弦笑:“对对——那个味出来了。”

孟頔跟着微笑:“我在家才这样讲话,出去都说普通话。”

“你是不是也会讲俄语?”

孟頔:“嗯。”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