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间的家长里短、田产地界纠纷,乃至更复杂的案件,都可能先到他这里寻求裁决。
同时,每年田赋口赋的核定与催缴,也由他负责,直接关系到国库收入和百姓负担。
谢乔了然,这权力集中在一人之手,若无有效监督,极易滋生事端。
再有便是游徼,负责在县域内巡查治安,如同流动的眼睛和耳朵。
他们往来于乡野阡陌之间,探查盗贼踪迹,维护基本秩序,发现不法行为便要立即上报并参与缉捕。
这大概就是她原世界的基层巡警了,工作辛苦且有一定危险性,是维持地方安宁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县与乡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纽带,亭。
谢乔对这个级别并不陌生,那位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早年便担任过泗水亭长。
亭长负责一亭范围内的治安维持,处理更细微的纠纷,并且承担着管理驿传、保障邮路畅通的重要任务。
他们是帝国庞大信息网络与交通网络上的关键节点,确保政令文书得以上传下达。
最基层的,便是深入村落的“里”。
里的负责人被称为里正,或称里魁。
里正直接管理着大约百户人家,负责最基础的户籍登记、人口核查、安排徭役等事务。
里正是官府与普通民众打交道的最前沿,政令能否被准确传达、赋役能否被公平摊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更加琐碎、更加具体、更加考验耐心的民生百态,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官场大学”课程。
预备官员的实习实践过程,不仅仅是让他们自己熟悉从高层决策到基层具体执行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更重要的是,让谢乔对于郡国内各官吏的具体职能范围、权力边界、日常运作流程,甚至其中潜在的效率低下或滋生弊端的环节,都有了远超书本知识的、鲜活深刻的认知。
这为她日后优化现有结构,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高效且廉洁的统治班底与制度体系,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半年时光悄然而逝,当初那些略显青涩的学子,在经历了相府到乡亭里的全方位“官场实践课”后,已然脱胎换骨。
凭借实习期间积累的实务经验和展现出的能力,陆续通过了考核,得到了正式的官职任命。
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梁国官场的气象为之一新,官员队伍显著年轻化。
那些原本占据高位、却只知空谈不做实事的老吏,在这些精力充沛,熟悉具体运作流程的年轻人面前,相形见绌,不少人不得不黯然让位下台。
这番人事变动雷厉风行,但也如同捅了马蜂窝,那些盘踞地方利益受损的豪强大族,对始作俑者谢乔的记恨又加深了几分。
谢乔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不甚在意。
梁国终究只是一个跳板,一个为西凉本部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
毕竟,从零开始培养能独当一面的可用人才,周期太过漫长,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借着梁国这块试验田,筛选、锻炼、然后择优调往西凉,才是最高效的办法。
谢乔翻看着梁国新晋官员的名册,目光锐利地扫过一个个名字。许多人在此时尚且籍籍无名,但在她那来自原世界的记忆里,却清晰地标注着他们未来的分量。
当看到“毛玠”二字时,她微微一顿。
这位未来给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