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澜。”

谢乔冷笑,低声道:“果然如此。”

她明白,梁国旧势力的反扑是必然的,但潁川士族的反應,让她嗅到了一丝不同的味道。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风評被害”,背后恐怕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博弈。

谢乔心中透亮。颍川士族是想借此机会,敲打她,维护他们的清流地位,顺便打压她这个不按规矩出牌的异类。

她太清楚颍川士族在中原地区乃至整个大汉天下的特殊地位了。

东汉重经学,而颍川,正是经学传承的核心地带。

这里的几大世家,如荀氏、陈氏、钟氏、韩氏等,以家族为核心,通过对儒家经典的代代研习和阐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家学体系。

颍川士族不仅垄断了经学的解释权,更凭借这种学术优势,源源不断地向朝廷输送人才,占据太学博士、郡国守相、朝中公卿等显要职位。

东汉奉行“以经取士”的制度,使得颍川士族牢牢把控了人才选拔的话语权。

他们更是通过遍布朝野的门生故吏,结成了一个庞大而稳固的政治学术同盟。

而其他地域的学者,尤其是寒门出身者,想要突破这层壁垒,进入权力的核心圈,難如登天。

这也是为什么谢乔能在梁国相对容易地招揽到一批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的人,因为在正常的轨道上,他们很難与颍川士族子弟竞争,難以被朝廷着意。

更有,颍川士族还掌握着“清议”这件武器。

所谓“清议”,一种由士大夫阶层主导的舆论活动,包括南阳汝南一带盛行的“月旦评”,本质上都是士人阶层用以臧否人物、褒贬时政的舆论工具。

在太平年月,这种评议或许还能对官员品行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在东汉末年这等讲究门第出身、人情关系盘根错节的时代,它早已变了味。

颍川士族以德行著称,通过自身操守赢得社会声望,通过品评人物、臧否时政、标榜道德,成功塑造了自身“清流”领袖的文化权威形象。

而党锢之祸中,他们又与太学生联合,抨击宦官集团,导致在“党锢之祸”中被镇压,这反而强化了其“正义代言人”的地位。

谁若是被他们打上了负面标签,往往声名狼藉,寸步难行。

一言可以扬名,一语亦可灭人。

现在,她在梁国大刀阔斧改制,重用非颍川籍、甚至寒门出身的人才,打破了他们潜在的人才垄断格局,又行事不循传统士族规矩,自然就成了他们眼中需要打压的“异类”。

梁国旧势力的怨恨,恰好为他们提供了攻击的口实和民意基础。

谢乔如今就面临着被“清议”审判的危机。

她很清楚,颍川士族的影響力非同小可,任由这股负面舆论发酵,后果不堪设想。

以讹传讹,人言可畏。

谣言不及时止住,不仅会严重影響她在颍川乃至整个士林中的声誉,影響招揽英才的大计,更可能被扣上难以洗刷的政治污点,为她未来的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谁愿意投奔一个声名狼藉的主君?

谢乔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起来。

这些个造谣诽谤者,让她莫名想起原世界里,在她剪的视频里满嘴喷粪的小黑子。

應对小黑子,她可以拉黑举报无视,这里却不能。

“谢府君,”国丞周密忧心道,“斥候传回消息,颍川那边,言辞颇为激烈,已有多家名士公然表示对府君行事不满。”

谢乔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天空,心中做出了决定。

必须去趟颍川,亲自解决这件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