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意。

他只是在饭后,独自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正在施工加固的城墙轮廓。

次日,按照行程安排,考察团开始在城中自由考察。

没有官员前呼后拥,只有那位国丞属吏和几名小吏作为向导,答疑解惑。

他们行走在睢阳城中。

街道两侧,不少房屋有修过的痕迹,一些关键的路口,竖立着木制的牌子,上面用清晰易懂的白话文写着一些告示,诸如“保持街道清洁,勿随地便溺”、“防火防盗,守望相助”、“市集交易,公平买卖”等等。

虽然城中百姓衣着多半朴素,甚至带有补丁,但脸上却少有之前在别处看到的那种麻木和绝望,多了一份平静,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安定感。

“这告示倒是新奇,竟不用雅言,粗鄙直白。”一位随行名士捻须评论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文人的矜持。

“然则通俗易懂,妇孺皆能明了其意。”荀彧接口道,“政令之要,在于施行。若百姓不明,纵有良法,亦是枉然。”

他们来到一处公告栏前,上面张贴着最新的政令,关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的具体办法,还有一份对近期破获几起盗窃案件的案情通报和对捕快、举报者的奖励公告。

内容详实,条理清晰。

荀彧看得十分仔细,尤其注意到了其中关于垦荒的政策,不仅免除赋稅,甚至在初期还提供部分种子和農具支持,但同时也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最低亩产,以及后续逐年递增的稅收标准。

这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有激励,也有约束。

随后,荀彧提出想去睢阳东市看看。

“东市?”国丞属吏略微迟疑了一下,还是点头道,“自然可以。不过今日并非大集,市面上或许不如往日繁盛。”

睢阳东市,这一年来,以售卖奇物闻名,如今已是梁国乃至周边区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然而,当荀彧一行人抵达时,看到的景象却与“天下闻名”有些差距。市集范围不小,规划得也算整齐,按商品种类划分了不同区域。但摊位不算密集,商品种类也以粮食、布匹、陶器、農具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少见奢侈品。

荀彧注意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市集之中,秩序井然,每个摊位前都明码标价,虽有讨价还价,却无强买强卖。

市集一角,设有专门的度量衡校准处,还有几名穿着统一号服、臂缠“市正”袖标的小吏在巡视,处理一些小的争端。

他甚至看到一名小吏在调解一桩买卖纠纷时,拿出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对照着上面的条款进行裁决,显得颇为专业。

“这市集管理,倒是颇有章法。”荀彧喃喃自语。

荀攸则对陪同的国丞属吏发问:“敢问戶籍登记,是沿用旧制,还是有所增补?”

他闻言恭敬答道:“谢府君到任后,对戶籍制度进行了修订。除了常规的姓名、年庚、籍贯、丁口外,还增补了‘技能’一项,大致记录各户人家擅长的手艺或農活,以便于官府征召匠人或调配劳力。”

“哦?技能?”荀攸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那物资调配呢?如今梁国境内初定,想必粮草军械调度频繁,不知是如何统筹?”

属吏对答如流:“谢府君设立了仓曹,统管梁国仓储与物资。各县乡皆有分曹,定期上报库存与需求。郡内物资调动,需凭仓曹开具的符验。大宗调度,更需谢府君亲自签发的令书。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简易的驿传体系,确保信息通畅。”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