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眼。

与此同时,城上军士百姓,刚刚还在为免于战火而庆幸,为太守的“深明大明”而感泣,转瞬间,这位他们眼中的英雄,就变成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刺客。

希望的泡沫被无情戳破,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绝望和迷茫。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是胜利者的怒火,还是更加血腥的屠戮。

此人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在他的身上,谢乔看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刚烈。

那种为了一个信念,可以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性命的决绝,像极了史书上那些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之士。他们重然诺,轻生死,一腔热血,侠肝义胆,可以为了报知遇之恩而“士为知己者死”,也可以为了捍卫心中的道义而“引刀成一快”。

这种精神,在如今这个礼崩乐坏、人人为己的乱世,显得尤为珍贵。

魏昌的计划不可谓不周密,他的勇气亦非常人可比。他将自己所有的智慧、胆魄和生命,都压在了这雷霆一击上。

若是换了任何一个疏于防备的将领,或许真的就让他成功了。从这一点上看,他是个可敬的对手。

谢乔的眼神旋即又冷了下来。

这份可敬的侠肝义胆,却用错了地方。

他就像一匹血统优良的千里马,却蒙着眼睛,只顾着向悬崖狂奔。他所谓的“忠”,是对一个早已腐朽、行将就木的朝廷的愚忠。他看不到天下大势的流转,看不

到百姓在苛政与战乱中的苦苦挣扎,他将所有的罪责都归于她这个“乱臣贼子”,却从未想过,正是他所效忠的那个朝廷,才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他的视野,被“臣子”这个身份牢牢禁锢住了,让他变得盲目,变得偏执。

他以为杀了自己,就能“保西北数年安宁”,这是何等的天真!

他的牺牲,除了能为史书添上一笔“义士”的注脚,再无任何实际意义。反而,他这奋力一刺,刺碎了禄福城军民最后一点安稳投降的希望,将他们推入了恐惧的深渊。

他慷慨赴死,却要让满城百姓来承担他失败的后果。

想到这里,谢乔心中那丝微末的敬意,彻底被一声叹息所取代。

她蹲下身,与魏昌的视线齐平,“你口口声声为了大汉,为了君王,可你眼中的大汉,早已是分崩离析,民不聊生。你口口声声为了百姓,可你看看城墙上那些人,你问过他们,是愿意为了你的‘骨气’而家破人亡,还是愿意安安稳稳地活下去,有一口饱饭吃?”

“我大汉朝立国四百年,岂能向你这等反贼摇尾乞怜!今日我虽死,却能告诉天下人,我大汉尚有忠臣,尚有宁死不屈的脊梁!你这篡国之贼,天必亡汝!天必亡汝!”他抬起头,血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谢乔,一字一句,仿佛用尽了生命中最后的气力。

第133章

谢喬轻轻一笑,眼神微动,示意了一下。

两名身形魁梧的亲卫立刻上前,单膝跪地:“主公。”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ì???ü???è?n????????????????ò???则?为????寨?佔?点

“将魏府君请下去,好生照料。城破之后,我要让他瞧瞧我的軍营,看看軍士如何操练,百姓如何耕作的。再带他去看看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灾民,问问他们,是效忠一个远在天边不管他们死活的朝廷,还是让他们吃饱穿暖的主公。”

谢喬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我要让他活着,清醒地活着。”

她选择不杀魏昌。

这是诛心。

对他来说,让他亲眼目睹信仰的崩塌,比任何酷刑都更加折磨。

杀了他,他就是史书上一个慷慨就义的符号,一个被后世愚忠者传颂的象征。

留着他,他则是旧时代一个活生生的、会呼吸的笑话。每多活一天,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那个腐朽朝廷最大的讽刺。

谢喬要让他活着,作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旧时代的腐朽与新秩序的必然。

命令下達,两名亲卫上前,一左一右架起浑身瘫软却依旧试图挣扎的魏昌。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