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为 维系李家与这股力量的一个纽带。
当晚,李昭回府后,被李斯叫到书房。
“听说你近日常在神使的图书馆帮忙?”李斯语气平淡,听不 出喜怒。
李昭心 中微微一紧,恭敬回答:“是,大父。孙女 觉得此事有益于教化,亦可增长见闻。”
“嗯。”李斯翻阅着一卷律法,并未看她:“神使学识渊博,知晓的神异远超天下人,你多请教是好的。图书馆一事乃陛下默许,你参与其中,需谨言慎行 ,莫要失了分寸,堕了李家的门风。”
w?a?n?g?址?发?B?u?页?????u???e?n??????????????????M
“孙女 明白 。”李昭低头应道。
“与那些 百家之人接触,可有所得?”李斯似乎随口一问。
林凤至建造图书馆一事,百家学派反应不 一,但 大多积极。
他们 几乎都将自家学说印刷两份,一份送去 藏室,一份送与林凤至的图书馆。
这毕竟是将自家学说堂而皇之纳入大秦认可的图书馆,供天下学子阅览的大好机会 。
当然,前提是书籍内容必须“符合秦律”。
法家自然是率先响应,将官方刊印的《秦律》各种律令、司法解释,以及《商君书》、《韩非子》等精装善本,恭敬送上。这不 仅是为 了充实馆藏,更是向始皇帝和天下宣示法家不 可动摇的地位。
墨家作 为 最先跟随林凤至的学派,胜宽和相里梁率弟子们 扛来了成捆的竹简和崭新的纸册,内容涉及器械制造、城防工事、几何算术、物理原理,甚至还有一些 基础的光学、力学实验记录,务求实用。
他们 送来的书籍,不 仅仅是墨家先祖书就的《墨子》,还有现在根据实际汇编而成的新书。
农家献上了他们 精心 整理的《农政全典》,记载了各类作 物习性、耕作 时节、土壤改良、育种方法,以及林凤至之前提及的堆肥技术等。如今冬麦丰收,许刍等人又加入了种植冬麦的注意事项,图文并茂,显然是下了大力气。
医家、兵家、阴阳家……甚至一些 小的流派,都纷纷献上自家典籍,并由李昭等人初步审核,确保没有明显违背秦律、煽动叛乱或过于怪力乱神的内容。
最纠结的依然是儒家。
献,则意味着自家经典与其他“杂学”并列,地位似乎被拉平。然而,若是不 献,则可能在未来的思想竞争中彻底边缘化。
最终,在经过内部激烈争论后,以叔孙通为 代表的一派占据上风,他们 精心 挑选了《诗》、《书》中歌颂统一、强调秩序、符合“大义”的篇章,以及《周易》中关于变化、天道与人事相应的部分,加以符合大秦需求的注释,小心 翼翼地送入了图书馆。
李昭看他们 面露难色的样子实在有趣得紧。
思及李斯的问话,李昭从回忆中脱身,斟酌了一下语句,她将日间与林凤至的对话,以及自己整理书籍的见闻,择要说了几句,尤其强调了林凤至关于“知识可控”、“开民智以固国本”的观点。
李斯听罢,沉默片刻,方道:“神使见识,确有不 凡之处。你能有所思,甚好。记住,无论接触何家学问,我法家根基,秦律铁条,不 可或忘。去 吧。”
“是,大父。”李昭退出书房,心 中松了口气,又有些 雀跃。大父没有明确反对,甚至隐隐有认可之意,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参与图书馆事务、亲近林凤至的决心 。
-
夏去 冬来春又近,就在图书馆的筹备工作 接近尾声,各类典籍分门别类上架之时,大秦第一次大规模科举考试的结果,也即将张榜公布。
整个咸阳城,尤其是学子聚集的区域,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