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秦念:元狩四年,察举制早就成型, 没什么好听的。】

【刘彻:……】

看着这串省略号, 秦念后知后觉。

【秦念:你是想听朕夸你?】

“非也!”

被判定为谎言, 违反规则三。

刘彻恼羞成怒,民心的上涨都无法安抚他。

但他再怎么愤怒也无用,毕竟秦念不在此处,甚至看不到他的愤怒!

刘据紧抿着嘴,知道此时不能笑。

【刘邦:何谓察举制?】

刘邦既是为后代解围, 也是想知道察举制究竟为何物, 为何被称之为极大功绩。

又能否用于此时。

【秦念:建元元年, 刘彻继位的第二年,他下诏让列侯与高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其实汉高祖刘邦才是开察举制先河的人。

只是规则限制,秦念不能说。

………

刘邦已然从此言中看出刘彻所为是沿用他的制度:

他立国的第二年就下令“诏举三老”,此后又要求郡国按“品行、仪表、年龄”举荐人才。

也对,秦念所说的功绩是“完善察举制”。

“察、举……”

刘邦点点头,等待秦念继续谈刘彻完善后的察举制。

此项政策不同于先前需要足够的国力及君王威势,他可以直接借用。

【秦念:刘小猪,虽然你想听朕夸你,但是好端端的察举制,你为什么要听从卫绾的建议,不取法家与纵横家?百家凋零的根源就在于此。】

抑黜百家的开端其实不是董仲舒。

是刘彻即位的第二年初次举贤良,卫绾就上奏“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刘彻采用了。

这意味着儒家此时就已经凌驾于百家之上。

很多人认为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上的大统一,秦念承认这一点。

但她不认为百家争鸣就一定会导致社会分裂。

如今没有“尊崇儒术”,却是融合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时代。

谁也不知道汉武帝若是选择百家争鸣,华夏会走向更好还是更差。

人有喜恶,秦念就是讨厌儒家的诸多糟粕,惋惜百家争鸣变成百家凋零,华夏文明从璀璨走向腐朽,到这个时代才得以浴火重生。

何况这只是用于娱乐的聊天群,又不是什么严肃的正式会议。

秦念当然凭着喜好说话。

反正甲方给的人设不包括公正客观。

【刘彻:……】

刘彻总不能说是为了争权。

他登基后,朝堂诸事都要上奏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崇黄老之学,所以他重用忠于君王的儒家。

卫绾此议看似针对法家与纵横家,实则是假二者之名针对黄老之学。

他当时找借口罢免卫绾,也是因为卫绾相对其他儒者太过忠厚,不能助他争权。

改任敢于与太皇太后相争的窦婴为丞相,又任舅父田蚡为太尉,再任儒者赵绾为御史大夫。

三公皆崇儒术,负责护卫宫内的郎中令也是他任命的儒者王臧。

刘彻本以为可以与太皇太后一争。

结果惨败。

窦婴田蚡被罢免,因外戚身份方免于一死。

赵绾、王臧二人死于狱中。

正是因为这份刻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