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骨铭心的教训,刘彻清楚地知道只用儒家会是什么后果。

尊崇儒术只是他认可天人感应中的部分内容、也需要借助董仲舒之策论助他集天下之权。

实际上他依旧重用百家——如法家张汤、纵横家主父偃。

但秦念说百家凋零始于这次“罢法家纵横家”,刘彻恼怒却无法反驳。

身为优秀的君王,刘彻知道秦念何出此言。

他虽然只是禁各家被举贤良,依旧会重用这些学派。

但如此施为,就已是扬儒抑各家。

非他所愿,却实为他之过。

【秦念:不过看在你当时年仅十六岁,朕就不骂你了。】

其实是刘彻两次提醒她犯规,秦念不好意思太过迫害他。

而且看建元新政的内容,也不难猜出年轻气盛的汉武帝是怎样积极地想要争权。

然后被无能但资历够老的窦太后轻松送走。

【刘彻:你可以直接不说。】

先前刘彻就已经决定要复兴百家,就算秦念不说这个问题,他也不会再只取儒家贤良。

【秦念:那不行。不把你们干的那些遗祸后世的事情都说出来,朕心里不痛快。】

【刘彻:……】

想起秦念的处境,刘彻竟无言相对。

儒家独大,百家凋零,华夏不断衰落。

衰落到以“夜郎”之弱,面对三境强敌。

山河重整、百废已兴,亦可称之为山河破碎、百业皆废。

怎能不怨祖宗留下这种基业……

等等,秦念这语气怎么像是怨恨先祖?

他姓刘,又不姓嬴。

华夏……

刘彻再度想起秦念多次提及的华夏二字。

他曾以为秦念是以此避开规则限制,但现在想来,竟更像是视过往朝代皆为华夏?

难道这就是秦念于南越一事言“收复”的原因?

………

别说其他年长的皇帝,就连年纪最小的刘弗陵都察觉出不对劲。

“朕应该……没做错什么事吧?”

虽然他才十五岁,但仔细想想,秦念是后世之君,此刻其祖先的祖先都尚未出生。

辈分比他小太多了。

刘弗陵年纪轻轻,竟是有了害怕被“后人”指责的担忧。

即使他很有可能没有后代。

刘病已:“……”

比起体弱的陛下,他才是更应该担心遗祸后世的那个人。

连声誉榜第二的武帝都被秦念冷嘲热讽,他这样没能排进前九的只会更加危险。

………

嬴政第一次直面被后代指责的境遇。

虽然并非直接指责于他。

但思及大秦二世而亡,秦念是在数百代皇帝之后才得以复国……

嬴政:“……”

竟有种微妙的心虚。

【秦念:元光元年,董仲舒答天人三问,第二问中提议“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

【秦念:从这一年开始,刘彻让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自此成为汉朝重要的选官制度。】

【刘邦:大善!各郡国听令,每年亦举孝廉各一人!】

刘邦当场就采用了刘彻的政令。

【刘启:朕亦然。】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