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笔》,沿用了这个故事。

十八世纪的朝鲜小说中有诗句“千秋大胆杨万春,箭射虬髯落眸子“,梁万春变成了杨万春,出现了射眼的编造。

再往后,小说被记录为伪史,伪史在某国流传开来。

而在现代,某国教育部竟然在教科书中将公元前2333年作为该国历史起点,也就是所谓的檀君纪元,公然将伪史包装为正史。

虽然很快就在该国学术界的抗议下删除这部分内容,但足以说明该国伪史已经不只是影响民间。

拿小说情节当正史,倒不是该国独一份,西方史也是这么做的。

【李世民:唐史没记载此次战况?】

李世民看出自己虽未能亡高句丽,但秦念说雉奴“未能除其根”,分明是指雉奴承他遗志,覆灭该国。

既然如此,这种谣言又怎么会为华夏百姓所采信?

【秦念:记了。但儒家老是改史——若尽信史书,你娶弟媳不也是正史记载的“史实”吗?】

秦念是故意夸大儒家降低了正史的可信度,好让剧本里的各朝史官们慎重修史。

群里都是精通历史的人,秦念也不怕误导人。

如果群聊内容发布到外界——

那她一定会叮嘱甲方,必须标注这段话只是在夸大儒家改史的后患。

【李世民:呵!】

李世民现在是真被气笑了。

每次他以为对儒家已经足够失望的时候,儒家却还能给他创造新惊喜。

………

儒家出身的史官面色苍白。

有的史实,是君王干涉下不得不改。

但更多的史实,是他们按照儒家思想进行删改演绎,并且不觉得这么做有错。

史以载道,不符合儒家思想的部分,删改有何不可?

这是为了引导后世的君王成为仁德之君!

然而再多的狡辩,都比不过这一句“正史的可信度降低”。

儒家编纂的史书,降低了正史的可信度。

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

【刘彻:朕都要开始怜悯你了。】

御驾亲征,大胜而归。

最后被传成战败,还是被射瞎一只眼这种屈辱的战败。

因为儒家改史,以至于正史难以为其正名。

刘彻摇摇头。

果然不能放任史官改史,遗祸无穷。

这斩草除根之说,倒是大善。

【秦念:你也别乐,该国伪史中,你刘彻曾向人家称臣。】

【刘彻:???】

【秦念:高句丽所在的地方,在你那叫做卫氏朝鲜。】

高句丽是包含在卫氏朝鲜的疆域内,两者都和某国没关系,嘉庆时期的朝鲜王朝和高句丽有显著的重叠,且朝鲜王朝的疆域包含现代的某国——但高句丽和某国毫无关系,纯属某国给自己脸上贴金。

只是明朝之后的事秦念可以随便编,也不用担心会误导群里通晓历史的人,为了让各朝对外不再用怀柔政策,秦念将黑锅扣在了高句丽头上。

【刘彻:……】

刘彻再度狠狠扫视朝中的儒生一圈。

都是儒家改史带来的祸患!

【秦念: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刘彻:你是要朕屠灭其国?】

刘彻现在就是这么想的!

好好好,小小一个朝鲜,到了后世居然敢编造是他称臣?

都被灭国设郡了,还敢编这种伪史。

斩草除根,那就只能是屠灭其国!

只是这么做必然引发朝鲜的拼死抵抗,刘彻想要攻打的地方太多,不想将国力耗在这种小国。

那就问问秦念有何见解。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