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可有防范倭寇的良策?】

【秦念:首先不能禁海。禁海切断沿海百姓的生计,百姓就会沦为海盗,与倭寇勾结。而走私带来的巨额利益,又必然引出商匪勾结。】

【朱元璋:是朕之过。】

朱元璋原本认为通倭边民皆为叛贼。

可数次被骂忘本、又得知治国的种种谬误之后,他已经不复此前那般刚愎自用。

再看边民与倭寇勾结,分明也是活不下去的无奈之举。

错在禁海,不在边民。

【秦念:“倭寇”再以巨利腐化官员,倭寇之患就变成了民匪勾结、商匪勾结再叠加官匪勾结。】

第125章

【朱元璋:原来如此。】

朱元璋猜测应会有沿海官员在此次国债免罪中, 上报与倭寇勾结的罪行。

“就算是十恶不赦之罪,也可免罪。”

秦念这句话,原来是意在于此。

【秦念:解除海禁, 沿海加强海防,兴建海军护航商队,放开民间贸易甚至对倭贸易,可抑制倭患;要想彻底根治,就得平定倭国。】

洪武初年明太祖禁海可以说是时势所迫。

内部没完成集权,外部大患是蒙元,不能在沿海再开一条战线。

这时面对“方张既降灭,诸贼,强豪者悉航海纠岛倭入寇, 以故洪武中, 倭数掠海上”, 禁海是最低成本的应对方式。

但洪武二十五年,内部已经集权,残元内部分裂割据,北方的威胁已然可控。

与倭寇勾结的方张“诸逋贼壮者老, 老者死, 以故旁海郡县稍得休息”, 这时继续禁海就完全没有必要。

秦念确定开海能抑制倭患,是因为隆庆开海。

这次开海虽然限制重重,只开放福建月港,商人需要申请数量有限且限制重重的“船引”,但还是降低了走私的利润。

加上重建海防与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反击, 以及倭国丰臣政权的统一, 这才缓解倭患。

秦念断言要根治倭患就得平定倭国, 也是因为丰臣政权的统一。

万历年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妄言“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

这就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之役,这场战争的结束是因为丰臣秀吉的病逝:

“幸平秀吉于戊戍七月病故,贼众撒回。然中国调兵转漕,费至百万,而朝鲜亦残破,非故物矣。”

倭国不平,倭患不止——最大的一次倭患,是近代史。

秦念之前已经把季风相关的内容发到群里,明朝平倭最大的难度在于明军不擅长海战。

兴建海军护航,就能在实战中提升海战能力,为日后平倭做准备。

………

在得知倭国的银矿时,朱元璋就决定必会伐取倭国。

秦念提议放开对倭贸易……

倭国知道“天幕”之说,是否会早做准备?

即便不放开贸易,倭寇屡侵海疆,倭国迟早也会得知天幕之事。

朱元璋极擅军事,立即想出对策:

既然异族与叛国之人都看不到天幕,那他就可以安排商人混淆视听。

或咬定天幕不存在、或编造倭国必亡、或挑拨离间。

只要倭人无法确定天幕的真假,就必然会贪图通商带来的利益。

开放与倭通商也好。

如此便可探知其军政防务,以待来日伐取倭国,彻底平定倭患。

秦念要求放开对倭通商,正是在提醒他派商人探知军情!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