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提前做准备吧,把可能决堤之地的百姓,提前迁徙,留出一片泄洪区。”太子殿下轻声道,“我会拨出一笔钱粮,给他们做为补偿。”

赵士程心里有数,他目前国力,不可能修出什么小浪底工程,连三门峡都不可能,黄河肯定还会继续翻滚,只能给这条母亲河留出一点空间了。

“另外,从今,不能再于黄河淤田。”赵士程果断道。

“啊,这是为何,明明是德政啊!”张叔夜无法理解。

淤田是王安石执政时创出的办法,将黄河引流出一条小河道,淤积出的泥沙开垦出田地,这样,既让河水平缓,防止了河水泛滥,又清除泥沙,得到田地,早就在河北诸地推广开来。

“老张啊,河水越急,带走的泥沙越多,河水越缓,淤积的泥沙越多。黄河必须有足够的水才可以冲走泥沙,”赵士程叹息道,“否则,无论是什么河道,都会被黄河淤平,再者,黄河本就泛滥,还占据滩涂取田,太过危险。”

张叔夜摇头:“万事莫大于田土,大宋这些年人口越多而土地越少,强求百姓不开土地,怕是难啊……”

“难也要做,”赵士程可是知道黄河威力的,金元两国可都是被黄河给搞垮的,而他若是要改变历史,这口大锅可就落在他头上了,“趁着黄河如今还未发力,得早做准备,至于开垦田地,不如去开发两湖,等过些日子,我便会给一些的费用,来处理这事。”

要开发土地,两湖和东北才是宝地,河北这地方已经没有什么土地可以开发了,和黄河抢地那简直是活腻了,他不但不能继续让河北路围河造田,还得早点让他们把一些土地吐出来。

趁着黄河还有救,及时上游补林,下游还河,这会是以后的一项国策。不过要完全执行,还得早日把西夏拿下来,目前的黄河中上游,包括沙子的最大来源毛乌素沙地,都在西夏手里,不处理掉,根本治不了黄河。

到时,搞不好就又要给黄河终结的朝代加上一个名单了。

但说到底,还是要工业化。只有工业化成功了,才能让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否则,哪怕找来玉米土豆,把人口堆到四亿,也不过是让人民更加内卷,在将土地亩产堆到上限后,再去山林里把梯田也开出来。

工业能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如果不能突破,那他就算能光复故土,也不过是让王朝周期律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轮转罢了。

路途坎坷,任务繁重啊。

韭菜还是太少,希望学校里的小韭菜们长得快一点。

第217章 欣欣向荣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便到了六月。

在大宋年初换了皇帝之后,半年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

这让天下的百姓都喘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 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日子, 便是最好的日子了。

而朝廷减免杂税的政令, 虽然通达各地,但实行得比较缓慢, 一些收成比较宽裕的地方大多继续收缴, 而收成不太好的地方,为了避免方腊之事再起, 大多会暂缓催收。

会有这种情况, 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朝自开国,就鼓励各地州县,在上缴了应缴的税后, 再多缴一些财货,这会是官员们的一项政绩,比如先前花了大钱购买东珠献给画宗而升官的梁子美,就是其中的翘楚。

第二是因为朝廷并没有给当地官员留下多少收入, 大多应缴尽缴,一站杂税没有定额, 是官员与吏员的收入来源, 不是那么好封禁的。

赵士程对此的解决方法是严禁各地敬献祥瑞和珍宝,同时降低了向中枢上缴税赋的考评权重, 准备温水煮青蛙, 花上三五年来改变。

让他有些高兴的是, 得益于大宋发达的文教, 大宋平民的识字率很高,所以,报纸消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他想要下达政令,现在也会同样在报纸上公示一次,提高传播率,免得被欺上瞒下。

六月正是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