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莞现在已经冷静下来了,冷静下来的她思绪不再像方才一样缓慢。
她看着眼前的高大的父亲,和高台上出尽了风头的弟弟,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她已经不能再明白了。
本以为是弟弟一人所为,没想到她敬爱的父亲也掺在其中。
她愤怒地质问父亲:“为什么让弟弟拿着我的诗出去骗人?”
父亲说:“清莞,你得理解父亲。别看为父如今肩负丞相一职,风光无限,实际上我们王家已经开始没落,为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没落啊。你虽有才华,却是女儿身,无法光宗耀祖,扬我门楣。你弟弟虽才华平庸,却是可以……”
王清莞冷酷地打断了他:“我不愿意。”
父亲面露失望:“清莞,你向来知书达理,怎么不理解父亲这一番苦心呢?”
这句话一出,王清莞心中的怒火更甚。
若是搁其它事,王清莞或许会因为这一句话而选择顺从,但这是她引以为傲的才华,她为什么要将自己的骄傲拱手让人?
她倔强道:“我不。”
王清莞现在已经记不得自己当初是什么样的心情。
她只记得,在愤怒之下,还有一个名为失落的情绪占据了她的全部心神。
不仅仅是被亲人窃诗而难过,还有她日夜苦读,心中只想实现打破女子不得入朝为官这个惯例的愿望。谁知这个想法从未被她仰慕的父亲认真对待过,甚至还加以利用。
她不过是笑话。
当年的王清莞还是一副刚硬又天真的性子,她放下豪言:“让弟弟给我道歉,并且向所有人承认他窃我的诗。否则,我就将这件事大告天下。”
第3章 古代篇之王清莞
当初的事情颠覆了年幼的王清莞的所有认知,她至今都做不到坦然接受,每每想起,恨意便在心中化成了一把刀,割得她五脏六腑生疼。
当年的王清莞在倔强地说完那一句话后,她被父亲带回府中关进了祠堂,命令她在里面好好反省。
早春虽然占了一个“春”字,寒意却不比冬日少几分,她的父亲禁止任何人给她赠送可以保暖的衣服和食物。
当她夜里因为寒冷不得不蜷缩起身体时,她仍然保持倔强,她宁可死在这里也绝不将自己的才华赠给其他人所用。
哪怕那个人是与她同母所出的弟弟。
第二日在父亲问起她可否有转变想法,王清莞坚定地摇着头,哪怕她又冷又饿,意识也有些模糊。
他父亲甩袖而去,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将她母亲也关了进来。
母亲是全府上下唯一一个没有劝她的人。
夜间寒冷,母亲将她的双脚捂在怀中,将自己周身的温度传递给她;饭菜冰冷生硬,也是母亲将它捂在怀中,捂暖了之后才送到她嘴边。
几日后父亲又来问时,虚弱的王清莞看着只剩一口气的母亲,含泪应允了。
后来在每一年的上元节,王清莞总是将自己搁置在寒风中,不顾因此会大病一场的身体,她希望自己记住坠入耻辱之海中的那一天。
若有机会,她一定会报复回来。
书中并没有介绍王清莞十三岁时失败的反抗,却记载了十九岁的王清莞将弟弟的诗据为己有,并在宴会上大放光彩,好让自己嫁入皇家,攀上高枝。
王清莞会窃诗吗?
尽管交谈不过数语,面前的人也是消沉模样,但九湘笃定,王清莞不会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